在这个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智能工厂已不再是科幻的构想,而是驱动产业升级、释放巨大潜能的现实引擎。近日,行业巨头施耐德电气与半导体显示领域的佼佼者京东方,分别以其在智能工厂建设领域的卓越实践,为我们描绘了制造业迈向智能化的最新蓝图,并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实践路径。
施耐德电气:驱动智能工厂的“双底座”与“应用生态”
作为一家在自动化和能源管理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施耐德电气提炼出了一套“全生命周期工业应用赋能路径”。其核心在于构建智能工厂的“数据双底座”——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这构成了智能工厂最底层、最基础的数据支撑,为上层的所有高级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静态数据: 聚焦于工厂的整体架构、设备配置、工艺流程等相对稳定的信息,为全局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基石。
• 动态数据: 则捕捉生产过程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如设备运行状态、生产进度、环境参数等,实时反映工厂运作的脉搏。
在这两个坚实的数据中台之上,施耐德电气致力于帮助用户部署各种“高阶应用”,将其比喻为手机上的“APP”。这些应用如同智慧的“大脑”,能够解决企业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具体痛点。例如,能源管理模块能够精细化监控和优化能源消耗,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运营系统(MOM)则成为连接生产现场与管理决策的关键纽带,设备管理平台确保了设备的高效运维,人员管理平台则关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更进一步,施耐德电气还提供可视化、访问便捷的应用程序,如智能报警系统,能够第一时间预警潜在风险;自动化报告生成,将海量数据转化为直观的管理洞察;智能工单派发,提升运营效率。这一切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与企业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无缝对接,打破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从生产运营到企业整体管理的端到端数字化贯通,从而构建一个高度协同、高效运转的智能制造体系。
京东方: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智能制造”标杆
京东方集团,这家在半导体显示领域享有盛誉的企业,展现了其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的先行者姿态。其两家工厂被权威机构认定为智能化四级标准,并获得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的殊荣,这无疑是对其全链条智能化生产的高度认可。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监控,到物流、仓储,京东方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面智能化升级。
动态自动排产:化繁为简的智慧调度
半导体显示制造工艺极为复杂,涉及数十道工艺和上百台设备的协同运作。京东方采用了动态自动排产系统,其核心在于先进的排产逻辑和算法。利用基因算法,该系统能够每15分钟进行一次迭代,紧密结合生产线上的实时生产状况和设备健康状态,动态调整生产计划。这意味着,即使面对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工厂也能保持极高的生产效率和灵活性,化繁为简,精准调度每一台设备。
智能质量管控:预测性优化与闭环改善
在质量控制方面,京东方构建了覆盖全型号、全工艺流程的智能化监控体系。通过动作智能化监控,捕捉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结合基于历史经验搭建的数字化模型,并融入实时生产数据,系统能够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偏差,从而进行动态调整。这种“预测性维护”和“预测性质量控制”的理念,确保了生产不良率的最小化,并实现了持续改善的闭环。
精益能源管理:高效运营与绿色制造的典范
半导体显示制造是能源消耗大户。以8.5代生产线为例,年耗电量高达8亿度。京东方通过在上千台设备上部署上万个能源采集传感器,构建了精细化的能源管理体系。实时数据上传与模型建立,使其能够动态分析生产线上的能耗问题。通过数据分析精确锁定异常设备,并主动向现场工程师发出干预指令,有效指导节能操作。这一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将单位生产能耗降低了39%。更重要的是,自动化模型能够主动寻找改善机会,驱动工厂能源效率的持续提升,成为绿色制造的杰出代表。
京东方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智能化转型经验,孕育了其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它贯穿了生产制造的全流程。该平台具备推广应用和同行借鉴的价值,有望加速高端显示模块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崭新的发展标杆,展示了技术创新如何驱动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制造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