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一场醒狮舞动在马来西亚的街头,为一家名为“卡诺普”公司的海外首家门店的开业仪式增添了几分喜庆。这家总部位于成都的工业机器人公司,用两台蓄势待发的工业机器人作为店面招牌,标志着中国工业机器人力量正迈出本土,走向全球舞台。工业机器人行业,这片曾经由少数巨头主导的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更稳、更快、更强”,这是行业观察人士对当前工业机器人发展最直观的感受。卡诺普公司副总经理邓世海以其公司生产的CRP-RH26-210型号机器人为例,形象地阐述了工业机器人的核心优势:它们能够精准、稳定地抓取210公斤的重物,并将重复定位精度控制在0.06毫米,这样的表现远超人类的生理极限。
在汽车制造业领域,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前景也备受关注。优必选公司生产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开始在东风柳汽工厂崭露头角,承担起安全带和车门锁检测等精细化任务。业界普遍推测,工业场景将是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投入应用的第一站。
工业机器人的崛起,不仅仅是技术实力的突破,更是对制造业深层痛点的有力回应。在一些传统制造业岗位,例如金属零件打磨和焊接作业,由于粉尘、弧光等环境因素,对从业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加之工作强度大,已成为“用工难”的重灾区。许多年轻人因健康顾虑或工作环境问题,不愿意从事这些“又脏又累”的工作,导致企业面临持续的用工荒。
工业机器人恰好能够替代人类承担这些高风险、低吸引力的任务,不仅能有效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他们避免潜在的职业伤害,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招工难题,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卡诺普产品展厅中的一台白色机器人,流畅而精准地完成抓取、移动、放置的动作,展现出不逊于甚至超越熟练工人的效率和一致性,并且能够长时间不间断地高效工作。
对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而言,其价值同样不容小觑。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成焊宝玛)的业务已成功拓展至欧洲和非洲,并建立了本地化团队。成焊宝玛事业部总经理杨丛钧强调,工业机器人的标准化作业能够极大提升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他指出,例如在喷胶环节,人工操作可能存在不均匀的问题,而工业机器人通过精确的参数设定,每次都能达到同样标准的喷胶效果,从而确保了最终产品质量的稳定。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宽。除了传统的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和金属制品等行业,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锂电和光伏等新兴领域也成为了工业机器人新的增长点。焊接机器人作为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品类之一,在全球在役机器人中占据了约50%的存量。
数据也印证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2年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从3.3万台激增至44.3万台,实现了超过12倍的增长。最新的数据显示,2024年4月,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同比增长率高达25.9%,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长城国瑞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工业机器人带来了巨大的增量需求,并且对于提升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率具有重大意义。例如,在2022年,汽车电子和锂电池行业的机器人出货量增速均超过30%,而光伏行业机器人出货量增速也超过了20%。这表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产业需求的驱动下,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崛起,不仅体现在产量上的飞跃,更体现在其技术实力、应用深度和全球化布局上的全面提升。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断融合,工业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领域释放出巨大的潜能,为全球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强劲动力,并为解决全球性的“用工难”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