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工业机器人以其“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全球工业格局。作为新兴技术的载体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装备,工业机器人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其装机量已跃居世界第一。 在上交所举办的科创板“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上,来自绿的谐波、埃夫特、步科股份、禾川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的深度探讨,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崛起的澎湃动力与光明前景。
核心技术突破,国产力量崛起
工业机器人素有“三大家族”之称:伺服系统、控制器与减速器。其中,减速器作为降低输出转速、增大输出扭矩的核心部件,其技术壁垒极高,长期被日本企业如哈默纳科等占据主导地位。高昂的价格和漫长的交货周期,曾是中国机器人厂商生产和服务的主要制约因素。
然而,这一局面正被以绿的谐波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打破。绿的谐波总经理张雨文介绍,公司凭借自主知识产权的“P型齿”结构,成功突破了精密谐波减速器技术封锁,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如今,绿的谐波已成为国产谐波减速器的领军者,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并以全球第二的出货量,大步迈入国际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从2015年起,绿的谐波积极参与国际展会,已成为ABB、通用电气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精密零部件供应商,真正让“中国制造”的谐波减速器走向世界舞台。
整机实力跃升,细分市场占优
在机器人整机领域,埃夫特历经17年的沉淀,已跻身国产机器人第一梯队,并在喷涂机器人领域稳坐头把交椅。公司总工程师肖永强回顾了埃夫特的发展历程,从2007年研制出中国企业首台165公斤大负载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工业,到2015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完全自主运营,再到2021-2022年战略聚焦工业机器人业务,埃夫特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其工业机器人产销量持续快速提升。
目前,埃夫特已构建起包含9个系列、60款产品的完整产品体系,在光伏、锂电、电子等众多行业头部客户中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动力系统突破,填补市场空白
伺服系统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动力系统”,其国产化进程同样令人振奋。禾川科技董事长王项彬表示,尽管公司介入伺服市场时间不早,但通用伺服系统已占据国内市场第二的位置,有效打破了外资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垄断。禾川科技从PLC控制器起家,逐步延伸至伺服、低压变频器领域,并在2015年率先突破了磁编技术编码器,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此项技术的企业。
与禾川科技不同,步科股份则专注于低压伺服系统这一细分领域,并在移动机器人应用端形成了显著优势。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唐咚介绍,步科股份在国内移动机器人核心动力部件市场占有率超过40%,并占据国内低压伺服领域市场份额第一。从早年的人机界面国产替代,到如今深耕医疗、工业移动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步科股份持续推动产品升级迭代,不断拓展应用场景。
新质生产力驱动,人形机器人蓄势待发
与会企业普遍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AI多模态大模型的涌现,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工业领域新一代颠覆性产品。这种将先进AI与精密机械结构相结合的机器人,将极大地拓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边界,为制造业的智能化、柔性化转型注入更强大的动力,成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引下,从整机到基础零部件,再到软件应用,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蝶变”。绿的谐波、埃夫特、步科股份、禾川科技等科创板企业的快速崛起,不仅是技术突破的典范,更是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生动注脚。未来,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必将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全球制造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