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引领工业新篇章:技术革新与低碳转型深度融合

   2025-11-21 工业品商城7
核心提示:近年来,中国工业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拥抱绿色发展理念,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从安徽芜湖荻港海螺水泥绿色工厂的生动实践,到国家层面密集部署的节能诊断服务,都预示着一个更加低碳、环保、高效的工业新时代的到来。“绿色发展”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恰恰指向绿色

 近年来,中国工业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拥抱绿色发展理念,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从安徽芜湖荻港海螺水泥绿色工厂的生动实践,到国家层面密集部署的节能诊断服务,都预示着一个更加低碳、环保、高效的工业新时代的到来。

 “绿色发展”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恰恰指向绿色生产力的蓬勃向上。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在近期备受瞩目。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被置于优先地位,旨在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为了将这一宏观目标落到实处,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具体行动。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发布了《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清单》(以下简称《任务清单》)。该《任务清单》明确指出,将组织61家专业的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对全国范围内超过90家工业园区及近1900家工业企业开展深入的节能诊断工作。这项举措将重点关注近千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0余家绿色工厂以及近百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覆盖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电子、数据中心等众多关键行业领域。通过这项服务,旨在促进工业企业和园区在节能降碳、降本增效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从而全面推动工业领域的绿色转型升级,并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向新”与“向绿”: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引擎

 绿色发展不仅是环境保护的要求,更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保障能源安全的长远战略。因此,加快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近日,在2024(第十五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透露,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工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36%,这意味着用更少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以年均2%的能源消费增速的背景下,工业经济实现了年均6%的增长,为新型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费总量虽有增长,但单位GDP能耗呈现进一步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在重点领域的节能降碳工作深入推进。在工业领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成功扭转了去年同期不升反降的局面,实现了向下降趋势的转变,这标志着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呈现出明显的“向新”与“向绿”转型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显示出科技创新驱动的强劲动力。与此同时,高耗能行业也正加快节能降碳改造的步伐,钢铁、水泥、炼油等重要行业都在加速优化升级进程。

 数据也直观地反映了这一趋势。2023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15.7%。国家层面上,已累计培育了5095家绿色工厂、371家绿色工业园区以及60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这些绿色工厂的产值,已占到规模以上制造业总产值的17%以上。

 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绿色制造研究室的研究专家李欢指出,“当前,工业用能结构正在持续优化。电气化技术,如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日益加快,使得电能占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不断提升,初步估算2023年已超过26%。此外,一批工业绿色微电网的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得到了有效推广,企业和园区在就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能力显著增强。”

 然而,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要确保实现“十四五”时期确定的节能约束性目标,在2024年和2025年,工业节能降碳仍将面临严峻挑战。这是因为中国工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二,同时,部分关键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较高,资源保障和环境约束的矛盾依然突出。

 李欢进一步强调,当前中国正致力于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能源消费向低碳化转型,资源利用向循环化迈进,生产过程向清洁化迈进,产品供给向绿色化转变,以及制造流程向数字化升级。这些“六化”转型是推动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工业节能诊断服务,通过对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诊断,能够有效挖掘节能降碳的潜力,是提升工业能效、强化能源消费低碳化的重要手段,对按时完成“十四五”工业节能目标具有非凡的意义。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