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工业节能诊断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这不仅能有效促进节能降碳,更能为工业企业打造一条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绿色发展之路。
《任务清单》聚焦突破,为中小企业注入绿色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任务清单》将服务重点明确聚焦到了中小企业和工业园区。2024年,节能诊断工作将继续深入到专精特新等各类中小企业,并将工业园区纳入服务范畴。通过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专业能力,旨在深入挖掘这些领域的节能降碳潜力,并提出更具可复制性和推广性的解决方案。
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陈文海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源限制,缺乏专业的能效管理能力。通过引入节能诊断服务,可以清晰地揭示其在能效方面的瓶颈,从而有效提升其能效管理水平,并显著降低运营成本。与此同时,工业园区由于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高度集中性,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节能降碳潜力。通过专业的节能诊断,可以优化园区整体的能源结构和用能方式,有力推动园区向绿色、低碳方向迈进。陈文海认为:“可以说,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不仅是实现节能降耗的有力工具,更是推动其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孙伟善也强调,通过专业的节能诊断,企业能够全面了解自身的用能状况,从而能够更合理地规划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更高效地进行能源管理。这不仅能达到节能降耗、节省能源开支的目的,更能为加快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多轮驱动模式显效,节能服务产业蓬勃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行《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有效整合了社会多元化的技术力量,在全国各行各业及重点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这一举措成功构建了“先进领跑”、“标准约束”、“监察执法”、“诊断服务”等多轮驱动的工业节能降碳新模式,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累计组织为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数据中心等领域超过2万家企业提供了服务,提出了超过5万项改造措施建议。据估算,若这些建议全部得到实施,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高达8500万吨标准煤。
协同深化: 政府与企业共绘中小企业绿色转型蓝图
面对工业领域,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节能降碳方面的挑战,政府与企业应如何进一步强化协同合作?未来,中小企业又该如何更好地推动节能降碳工作的发展?
孙伟善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认为,在开展节能服务过程中,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督管理,并建立健全有效的政策体系,以激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积极投身于节能减排领域。同时,政府也应着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完善的融资支持,并搭建高效的工作对接平台,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陈学森则强调,中小企业自身应以工业节能诊断为契机,积极主动地实施节能降碳技术升级和改造,从而推动企业实现绿色低碳的整体发展。
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绿色制造研究室副主任李欢认为,政府与企业应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建立各类交流对接平台。这些平台应能够整合最优的技术清单、解决方案清单和政策清单,以全面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在节能改造过程中对技术、服务、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需求。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集节能咨询、节能诊断、改造方案设计、资金对接、效果评估于一体的完善节能服务闭环系统,从而推动更多专业的节能诊断建议真正落地实施并取得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