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的增长空间虽大,但是在接下来15年时间内,要将其从2019年1%的占比提升到50%,这对整个混动产业而言都非易事。正如段志辉所言,国内企业要选择好正确的混合动力技术路线,方能奋起直追。
其次,到目前为止,虚拟传感器市场还没有主导者。根据ZionResearc的说法,全球虚拟传感器市场基于部署、组件和最终用户而分散。在部署的基础上,市场主要分为内部部署和云部署。组件包括服务和解决方案,组织首选虚拟传感器解决方案来估算不同的产品属性,从而推动解决方案细分市场的增长。虚拟传感器最终用户包括电气、电子和消费品、石油和天然气、医疗保健、制造和公用事业、化学、汽车和运输等。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外大概有90多种混合动力系统,较为主流的有三种:分别是动力分流、串并联、P2/P2.5,三种形式各有优劣。例如,P2/P2.5的单电机方案(主要匹配的变速器包括CVT和DCT),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车企多采用这种方案,P2是将电机安装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P2.5则是将电机集成在变速箱内部。此外,按照电机所处位置的不同,还有P1+P2、P1+P3、P0+P4、P2+P4等多种构型。日本车企多采用双电机方案,比如日产的e-Power技术采用了串联结构,丰田的THS和本田iMMD技术都采用了混联结构。
然而,该研究公司承认虚拟传感器市场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首先,网络攻击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虚拟传感器的增长。ZionResearc表示,同时更重要的是,人们缺乏对虚拟传感器优势的认识,业内也更缺少技术专家研发的新技术。
“聚焦国内,我比较主张DCT的混合动力,大家知道混合动力是双动力,DCT变速箱是双输入轴,行星排是双自由度,这几个合起来之后会演变出很好的东西,而且国内DCT近年来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段志辉说到。
虚拟传感器用于借助数学模型估算工艺条件或产品属性,这些模型通过使用从不同物理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帮助公司估算所需值。虚拟传感器网络由一组传感器形成,其中节点被赋予某些高速任务,这些任务在虚拟传感器市场中起关键作用。据ZionResearc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对虚拟化架构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将在预测期内创造有前景的市场机遇。
有目共睹,工业4.0的日益普及,正在推动虚拟传感器市场的发展。这些虚拟传感器可以促使制造业变得智能以及自动化。例如,虚拟传感器可帮助制造商进行机器人手动引导和碰撞检测。据估计,到2020年,工业4.0的全球年度投资将达到9000亿美元。
有目共睹,工业4.0的日益普及,正在推动虚拟传感器市场的发展。这些虚拟传感器可以促使制造业变得智能以及自动化。例如,虚拟传感器可帮助制造商进行机器人手动引导和碰撞检测。据估计,到2020年,工业4.0的全球年度投资将达到9000亿美元。
北汽越野车动力总成部副部长席治夏在具体分析日系混动的成功原因后,提出了我国发展混合动力的第三条道路。他分析指出,日系混动技术简单明了,即将发动机的有效负载降下来,不需要发动机出那么多的功率和扭矩;同时它的普通专用变速箱在混动专用变速箱和发动机上加起来的成本没有传统燃油车高。“现在我们纯电动的三电成本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做得很好了,我觉得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将发动机端的高成本零件拿下来一点,纯电续航里程稍微多做一些,日系不讲究这个,但是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咱们国家取得成功,介于HEV和PHEV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行业正在推动虚拟传感器市场的发展。根据该研究,北美正受到医疗保健技术投资增加的推动。2017年,美国IT医疗保健投资达到71亿美元,高于2013年的28亿美元。虚拟传感器广泛用于医疗保健以监测患者的血压,他们可以结合一些计算能力来分析传感器的感知流量并帮助提供持续的患者监测。
对于混动技术路线的选择,卢晏强调称:“我们首先要考虑市场集中度、产品成本、政策的可能性变化,还有产业链成熟度,后也是重要的还要综合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切勿盲目发展。”
相比之下,欧洲虚拟传感器市场受到汽车行业人工智能(AI)采用率上升的推动。这归功于未来几年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包括戴姆勒、宝马和大众)推出的自动和半自动车辆。此外,一些欧洲机构正在关注早期人工智能的采用,这也将在预测时间框架内为虚拟传感器市场提供动力。
其实,近年来本土车企业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都在显著加强,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以一汽、东风、上汽、吉利、长安等为代表的本土车企都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混合动力汽车已完成样车开发,其中部分已经实现了小批量上市。但是,我国混合动力汽车毕竟处于市场发展初期,市场尚未形成,也没有形成产业化,所以整体价格偏高。未来,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方向会更加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