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边缘计算的快速发展,如何使其更好地融入本地需求,突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成为决定其成功落地的关键。英特尔视频事业部全球首席技术官张宇在采访中深刻指出:“技术在数据中心落地和在边缘侧落地,其落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这种差异性源于不同的平台、算力、以及应用环境。这意味着在边缘侧部署人工智能时,必须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专门解决方案。
例如,人工智能通常分为训练和推理两大阶段。在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来进行模型训练。但边缘侧往往面临数据不足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像瑕疵检测这类在生产中罕见的应用场景。如何在小样本数据下训练出一个可用的模型,是智能边缘计算必须攻克的难题。
此外,训练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标注,但在边缘侧实际操作人员往往是产线上的生产人员,很难再额外投入精力进行标注工作。因此,开发自动化标注工具,减少操作人员负担,从而确保训练、标注和推理的闭环能够有效运行,是英特尔在边缘侧人工智能应用中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际上,在边缘有很多问题都要以某种特定化的方式进行解决。” 张宇强调。
构筑产业生态,应对碎片化挑战
应对智能边缘的碎片化挑战,离不开产业生态的共同努力。张宇表示:“英特尔长期深耕物联网行业,提供丰富的产品类型,我们是希望通过这些不同组合的产品,能让合作伙伴在物联网领域有更大发挥空间。”
英特尔的竞争优势在于其广泛的合作伙伴基础,这使其能够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定制软硬件解决方案。无论用户位于网络前端、边缘侧还是数据中心,英特尔都能提供端到端的、符合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趋势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碎片化问题始终是供应商面临的挑战。张宇表示,一方面要确保产品的普适性,另一方面,项目的落地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密切配合。
针对中国物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创新需求,英特尔与系统集成商等国内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整合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产品技术,以解决碎片化问题。
早在2016年,英特尔就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这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专注于边缘计算的联盟组织,拥有300多个成员单位,涵盖芯片厂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ODM、OEM等厂商。通过这个联盟平台,共同探讨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的解决方案以及行业解决方案,从而聚合力量解决碎片化问题。
英特尔的角色更像是“水利万物而不争”。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努力,英特尔打通了边缘智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ODM、OEM、SI、ISV等,为产业提供了端到端的、面向数字基础架构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2022英特尔On产业创新峰会”上,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提出了四大超级技术力量的概念,包括无所不在的计算、无处不在的连接、人工智能和从云到边缘的基础设施。张宇强调,这四大超级技术力量是构建未来绿色、智能、端到端数字基础设施的四大支柱。将这四大超级技术力量综合使用,可以构建一个端到端的数字基础设施,承载更多新的创新与应用,并具备智能和绿色的双重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