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往的工业发展历程中,人类智能(人智)与机器智能(机智)的发展轨迹,尽管存在“人智”向“机智”转化的初始模式,但二者总体上是各自独立发展,鲜有交集,宛如平行时空的探索者。然而,自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实体实现深度交汇融合以来,人智与机智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两种智能正在逐步交汇融合,共同书写更加智能的未来篇章。
《三体智能革命》以极富前瞻性的视角,预见了这一发展趋势:“自然物理实体,孕育意识人体,打造数字虚体。三体交汇,认知互动,协同发展,共轭进化。三体交汇的中心就是智能。三个界面不断模糊边界并且扩大范围,最终界面消失,归为一统。”这段话预示着人、机、数字世界将加速融合,最终构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统一体。在这个体系中,人智与机智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协同进化,共同推动着数字文明的进步。
欧盟即将发布的“工业5.0”文件,对此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工业5.0的以下特点得到了特别强调:将人类和技术技能的优势结合起来,使工业和工业人互惠互利,更完整、更令人满意、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在这种环境中,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创造力解决问题,扮演新角色,提高技能。” 工业5.0 强调技术与人的协同合作,技术不再是替代人类,而是成为人类的赋能工具,帮助人类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应对复杂问题,提升工作效率。
同样,日本也提出了旨在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5.0”战略。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使人与界面友好、善解人意的服务机器人共生共融,从而实现对个性化需求的精细化满足,改善生活品质,并预测潜在需求,最终消除由于地区和年龄差异导致的服务差异。 这条技术路线的关键在于:联网并协调不同领域的独立系统,以群体智能的方式提高自动化程度,从而实现人智与机智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机、社会的和谐共生。
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在社会层面,无论是人智还是机智,无论是各自发展还是协同合作,其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人智与机智的深度融合,以人为本,利人赋能,真正做到“服务于人,造福社会”。 这是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根本价值所在。
本文所阐述的四个智能范式,既是工业现有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实践中共同存在的模式,也是一个按照范式顺序逐渐进阶的过程:
“人智”转“机智”: 是最早期的典型模式,例如在工业自动化早期,将工程师的经验转化为程序。
智能机器网络的兴起: 进入新世纪后,智能机器的数量以指数级增长,互联互通性越来越强,自主性和自治性也在不断提升。
机智反哺人智: 当机器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反哺人类,将智能技术应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实现“利人赋能”。 这在自动驾驶、智能医疗等领域已经有所体现。
人智与机智融合: 未来,人智和机智将深度融合,形成高度智能、高度发达的数字工业,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数字文明的繁荣。 这种融合将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和进步,为人类社会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总之,人智与机智的融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将引领我们迈向一个更加智能、更加互联、更加人性化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持续探索、不断创新,让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携手并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数字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