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近几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急速壮大。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传感器市场也飞速发展。可以看出,作为物联网时代标配,传感器市场“风光无限”。
在过去几年,蔡司和GOM均实现了强劲增长,并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未来,蔡司的产品组合与GOM的光学3D测量技术相结合后,将有可能进一步开拓工业质量与研究市场,并创造新的机会。GOM为表面数字化提供前沿的解决方案,蔡司在这一领域的实力将被加强。
资料表明,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依然保持增长,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188.8亿元,同比增长12.7%。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的实施,加上各级政府将加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制造、智慧医疗发展,将为传感器市场及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企业也正逐步向创新化、智能化、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2951.8亿元,增速达17.6%。
可以看出,随着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传感器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发展中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我国不断提升对传感器产业的重视,各地也在积极建设国际性传感器产业园区。传感器产业快速增长,应用模式也日渐成熟。
但由于中国传感器产业起步晚,国内传感器需求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化缺口巨大,国内传感器产业呈现低端过剩、中被国外垄断的市场格局。需要在传感器领域持续突破,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产化需求迫切,国内产商一直在国产化方面寻求突破。
近几年,中国传感器市场发展很快,本土的传感器技术与世界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那么,你知道我国传感器发展为何落后吗?
盛思锐称,在当今和未来二氧化碳传感器市场,该产品可适用于物联网、汽车、暖通空调系统、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其微型尺寸和高性价比,适合针对大批量及对成本高度敏感的应用需求。
首先,传感器在感知信息方面比较落后,从现阶段中国的状况看,我国在传感器层面的技术人才就屈指可数。并且科学研究投资强度稍低、科学研究机器设备落伍、科学研究和生产制造脱节,都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转换,使我国传感器商品整体实力较低。
交易完成后,GOM将加入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战略业务领域(IQS SBU),隶属于工业质量与研究业务部门(IQR)。未来,工业质量解决方案战略业务领域将包括卡尔蔡司工业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和GOM有限责任公司在德国及其国外子公司。此外,GOM在德国和全球其它区域内的公司形式将保持不变。
其次,传感器自身在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技术落后。我国传感器领域发展较慢且自动化技术水平不高,再加上我国的传感器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技术都相对落后,检验方式不标准等,现阶段还是有一些公司的传感器装备步骤是采用人力装备的方法,那样会造成生产量提不上,且生产能力也会无法跟上。另外,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化应用,导致国内市场上的传感器往往技术低、价格高。
SCD40二氧化碳和温湿度传感器的尺寸为10mmx10mmx7mm,与前一代的SCD30相比,其尺寸缩小了5倍。利用光声学传感原理,在不影响传感器性能的前提下,SCD40光学共振腔的尺寸得以大幅度减小。此外,SCD40传感器集成了湿度和温度传感器,实现两个额外的传感器输出。
再者,传感器产品研发时间长,我国厂商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不够,一款传感器的产品研发,需要6-8年才可以完善,我国厂商承担不上那么长的周期时间,而且科学研究不成功的风险性都不低;许多原因造成了我国传感器较为落后,但是近年来,国内厂商一直在寻求突破,实现传感器国产化。
据了解,在今年的深圳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上,盛思锐展台展示了多种环境及流量传感器产品。
从上述可以看出,国内传感器主要依附于进口。但是,近年来,国内企业在持续突破,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不亚于国际品牌,且在市场服务方面有着本土优势。国产化传感器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随着智能化、电气化及材料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升级,加上新基建等国家政策及重点项目的扶持和带动,进一步形成传感器发展新动能。
得益于新能源标准和更好的隔热效果,楼宇变得越来越节能,但代价是其内部的空气质量加速恶化。由于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损害人类健康和生产力,因此二氧化碳含量是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商业区和住宅区的新风机和智能通风系统,通常会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以最节能、最有利人体的方式进行调节通风。
据了解,些许国内厂家一直在不断的加大研发,加持AI算法提高产品性能,努力制造更加优秀的国产传感器,望能尽早摆脱进口依赖。如:
此外,二氧化碳传感器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集成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空气净化器和智能温控器中。据悉,这款微型二氧化碳和温湿度传感器将于2020年上半年投入市场。
和宇公司在传感器领域已取得一些重点突破,其凭借压力传感器领域的核心技术,以及所拥有的MEMS背部受压、硅应变计的技术平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技术链条的核心技术;
精嘉科是中国传感器不可或缺的一员,具备了整套的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系列产品,精嘉科传感器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从结构型传感器到固体型传感器,现在是智能型传感器。逐渐缩小了核心技术与国外传感器的差距!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采购全自动化组封装关键设备、补充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推动传感器芯片制造、组封装的国产化;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通过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了符合精度标准的红外温度传感器。
中国企业在寻求突破传感器国产化的道路上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可以看出,我国传感器国产化在不断突破,逐渐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