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每一家车企都给自己的驾驶辅助系统起了好听的名字,例如Autopilot、ProPilot、CoPilot……然而现实情况是,车企们在追求巨大的技术变革时,整个行业却没有一套通用的安全或性能标准可循。
5月16日,在深圳举行的智能家居传感生态峰会上,发布了《2019智能家居传感生态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解读国内家庭智能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受特斯拉成功将其驾驶辅助系统商业化的刺激,车企纷纷希望自己在自动驾驶研究上投入的数十亿美元也能够得到回报。多位业内高管表示,多家汽车制造商正加快实现常规驾驶任务的自动化,例如在高速环境下的自动巡航,并且在5年内让驾驶辅助系统得到普及。
日前,国际知名研究机构IDC预测数据称,到2022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将增长至近13亿台设备,未来5年,年增长速度将达到20.8%。同时,据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景和投资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至2020年将扩大至3576亿元人民币。
直到不久以前,大多数传统车企都还不愿意让驾驶员把双手从方向盘上放开,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做有可能会导致产品责任索赔。而现在,驾驶辅助系统为汽车制造商以及安波福等供应商提供了新的利润来源,因为这项技术能够作为额外的选装包卖给消费者。IHS首席分析师Jeremy Carlson表示:“为了获得以便利性为导向的先进技术和功能,消费者愿意额外付费,有的时候甚至愿意额外支付一大笔钱。”
白皮书指出,目前,在国内,以环境传感器与安防传感器为主的智能家居应用需求日渐凸显。其中,环境及安防传感器主要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声音传感器、门窗磁开关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各类智能传感器对空气净化、家庭安防、智能照明等相关应用场景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解决责任归属方面的担忧,一些车企开始在车里安装摄像头以及警报系统,确保驾驶员保持注意力集中,并且做好在必要时接管车辆控制权的准备。
除了缺乏监管和标准之外,汽车行业内部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术语来描述驾驶辅助系统。包括J.D. Power、《消费者报告》和AAA在内的组织都在劝说各大车企,希望他们能够制定一套标准的术语和定义,这一提议还得到了美国交通部和汽车工程师协会的支持。
温湿度传感器能够通过特殊的检测装置,检测到空气中的温湿度,并按一定的规律,变换成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进行信息的输出。
然而,就算是上述顶级行业研究组织之间,也没有对此达成一致。例如,对于“脱手”的描述,J.D. Power使用的是“主动驾驶辅助”(active driving assistance),而IHS Markit则更倾向于“拓展脱手驾驶”(extended hands-off driving)这样的描述。
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需要对温度变化和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进行监控的地方,都会运用到温湿度传感器。它不仅关系到家庭环境的质量,更与人体健康紧密相连,可以说是智能家居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般可以通过它来联动空调、净化器等等。
车企认为,普及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数量,从而帮助消费者降低汽车保险费率。但是到目前为止,保险公司对此却一直都持谨慎态度,并且称他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才能证明自动驾驶技术能够降低事故相关成本。保险行业研究机构公路安全保险研究所的总裁David Harkey表示:“我们是从安全角度来看待这项技术的。而这种技术是否提升了道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