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经逐步从实验室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之中

   2020-08-05 工业品商城172
核心提示:相比于大部分的智能新技术,机器人的落地应用由于更具规模、更为成熟,因此其所面临的法律、伦理等问题,与每一个人更加息息相关。当前,随着机器人从生产到生活领域的深入普及,机器换人的大肆盛行给就业问题带来影响、各起事故的发生让责任归属问题引发争议、数据隐私的泄露让应用信任问题开始凸显......各种发展问题已
       相比于大部分的智能新技术,机器人的落地应用由于更具规模、更为成熟,因此其所面临的法律、伦理等问题,与每一个人更加息息相关。当前,随着机器人从生产到生活领域的深入普及,“机器换人”的大肆盛行给就业问题带来影响、各起事故的发生让责任归属问题引发争议、数据隐私的泄露让应用信任问题开始凸显......各种发展问题已经频频暴露。
  而立法工作的进行正是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首先从就业影响的角度来讲,机器人一方面能够给各行业发展创造“无限繁荣”,另一方面也让人类的就业遭受冲击,在这个层面上机器人立法需要平衡人与机器在岗位上的冲突。与此同时,大部分的行业中机器人取代人类已是大势所趋,“机器换人”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立法工作也需要有效推动机器人的加速落地,顺应机器人革命带来的发展趋势。
  其次从责任归属的角度来讲,智能机器人在物流配送、医疗服务、生活家居等方面的应用正在加速和深化,在这领域中机器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或者家庭事故,事故处理和责任划分无法通过伦理方法来判定,因此需要立法来进行有效的规范与约束,这既是对人类权益的一种保护,也是对机器人发展的一种推动。
  后从应用信任的角度来讲,各种机器人事故和用户数据隐私泄露带来的安全、隐私问题,很容易让人们对机器人应用的信任产生动摇,进而影响智能机器人的普及推广。因此,通过立法规范技术、产品和行业,借助立法解决安全、隐私等问题,将是稳固人类信任,促进机器人成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对机器人进行立法已经有不少国家走在了前面。例如欧盟从2017年开始就已经提出了相关议案,他们计划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智能机器人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伦理问题,一方面让机器人事故责任判定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对机器人伤人事件有效防治。通过两方面的规范和约束,来获取机器人发展的经济保障和人身维护。
  此外,在2017年的人工智能大会上,近2000名来自产业、学术和研究届的相关人士也共同签名,提出了确保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23条原则”,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技术、法律和伦理上的监管,以及未来机器人广泛应用抢占人类劳动力市场的情况,进行了落实和针对。
  相比于这些立法先行者,我国的机器人立法工作还处于提出阶段,具体立法细节有待研究可行性和深入调查探索。那么,如果未来我国也正式启动了机器人立法工作,立法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