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长株潭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到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现场会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在长沙召开。万千瞩目和期待,汇聚湖南;发展责任和重托,寄予湖南。
实施7大专项行动,在7个传统行业实施“+互联网”行动;打造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推动“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湖南创造”升级……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大力推进制造强省”拿出了颇有分量的篇幅,明确了这一重要发展方向。
对此,湖南省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认为,制造企业首先要在理念上“升级”,认识到智能制造不仅要干,而且不能等待观望,必须立即行动。她说:“企业是制造业的主体。进入“互联网+”时代,制造企业不搞智能升级,是‘等死’;不联系企业实际乱搞智能升级,是‘找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湖南省人大代表、湘潭平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重新也认为,智能升级不是简单地改造某条生产线,而是要让信息化、自动化等“智能”贯穿于企业生产、产品、服务、管理等方方面面,从而极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发现在2016年中智能制造事业新动能得到不断累积。报告中显示,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工业投资4.5个百分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30家、增长29.5%。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4%、10.1%,石墨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北斗导航应用等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阶段性成果。非公有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81.3%。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60%,旅游总消费增长26%。
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计划中,广西提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广西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力争先进制造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力争先进制造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扎实推进南宁轨道交通装备、中船钦州修船资源整合等重大项目建设。
此外,广西将积极推进机器人、无人机、可穿戴设备、3D打印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两化融合示范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南宁工业云等工业大数据平台。
江西提出全年推广智能机械1000台(套),培育4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个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数据显示,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占规上工业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达25.9%;坚持集群集聚集约发展,60个重点工业产业集群主营收入突破1万亿元。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达到38.6%。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经济社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唯有创新、改革。”雷晓燕表示,人才、平台及环境是创新的关键,而高校是人才、信息和技术聚集的地方,加大高校支持力度,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发创新型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两会期间,湖北省提出着力抓好50家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带动1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武汉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实力雄厚,在数控、激光、通讯、传感器、软件、机器人等智能制造领域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以智能制造为突破,推进武汉产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
民进湖北省委员会指出,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存在四方面问题与困难: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整体水平不高;智能制造产业链不完整,缺乏行业龙头企业;智能创新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不完善;智能制造人才储备不够,缺乏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