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其研发、制造与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和高端制造能力的核心指标。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技术飞跃,尤其在中国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其创新发展轨迹备受瞩目。
政策引领与技术自立:中国机器人迈向新高度
《印度时报》网站近期报道指出,中国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2023年10月)为行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该计划旨在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并确保核心零部件的稳定、高效供应。这清晰地展现了中国致力于加速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追求技术自主创新、并着力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坚定决心。
韩国《中央日报》的报道聚焦于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的显著增长。报道强调,“世界工厂”中国正经历从“劳动密集型”向“高度自动化”的深刻转型,这得益于“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培育。
韩国《首尔经济》评论称,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机器人产业被中国政府列为重点培育领域。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正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预计这将进一步加速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步伐。
《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则关注到,中国领先科技企业正积极投入机器人研发。无论是智能手机巨头小米,还是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都在积极探索人形双足机器人的研发。文章指出,随着关键零部件和高精度传感器的性能不断优化,操控复杂机器人的可行性大增,许多企业已抓住这一契机,开始探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并开辟全新的商业模式。
“中国智造”走向世界:赢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赞誉
随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国产机器人产品加速走向国际市场,赢得了海外企业与民众的广泛欢迎。“中国制造”正以其高技术含量与高性价比的双重优势,成为全球市场上的热门选择。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速高达86.4%,预示着一个更加全球化的机器人产业新格局。
• 日本物流痛点,中国仓储机器人来解
《日经亚洲评论》在今年1月刊文,以“中国的仓储机器人或将缓解日本的物流紧张”为题,深入探讨了这一趋势。中国仓储机器人初创公司正积极开拓日本市场,以期解决日本物流行业面临的严峻瓶颈。例如,总部位于深圳的炬星科技公司,计划在两年内将其面向日本市场的年出货量提升至3000台,为当前规模的十倍。该公司专注于为拥有小型仓库的物流企业提供高效解决方案。事实上,一家日本物流中心已成功引入60台炬星科技的机器人,将用工人数从90人大幅精简至40人。
• 韩国餐饮业,服务型机器人成新宠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面对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攀升以及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无接触服务”的偏好,韩国餐饮界正积极引入服务型机器人以替代部分人工。据韩国机器人产业协会统计,2022年,韩国餐厅运营的各类服务型机器人数量已达约5000台,较2021年增长67%。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韩国市场在用服务型机器人中,超过70%由中国制造商提供。
• “中国制造”赋能韩国商用市场
《韩国经济》报道称,一批以尖端技术为特点的“中国制造”产品,正凭借其卓越的性价比,逐步占领韩国商用市场。
《首尔经济》指出,韩国已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的重要海外目的地之一。在韩国的工业生产线和物流环节中,许多负责物料运输和搬运的机器人均出自“中国制造”。此外,中国产商用服务机器人也在韩国市场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于家庭清洁、娱乐、乐龄看护、教育等多个领域。
• 全球订单涌向“中国原产”服务型机器人
《日经亚洲》的报道进一步印证了中国服务型机器人制造商在全球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普渡科技公司在2022年创收达到1亿美元,其客户遍布全球,包括中国知名火锅连锁品牌海底捞,以及欧洲的汉堡王和肯德基等餐厅。总部位于上海的擎朗智能科技公司同样在加速其海外扩张步伐,截至2022年底,已累计售出约3.5万台产品,其中近1万台为跨境销售。
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订单,充分证明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上的显著提升,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塑造着全球制造业的未来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