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工业软件,是工业智慧和经验的结晶,通过程序化、算法化和模型化的手段,将生产诀窍、流程优化技巧乃至深厚的行业经验固化为可复用的工具。它不仅是控制先进生产设备的关键,更是优化制造流程、提升管理效率、驱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核心能力。
工业软件的范畴广泛,大致可分为服务于研发设计的应用、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企业运营的管理平台,以及功能强大的嵌入式软件等。然而,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E(计算机辅助工程)等关键领域,长期以来,市场格局深受海外巨头影响。例如,在CAE领域,Ansys、Altair以及海克斯康(通过收购MSC)等公司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在CAD领域,西门子、达索、PTC、Autodesk等品牌也长期保持着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国内相关企业在核心研发能力、市场推广策略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与前沿技术和成熟市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但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软件行业正悄然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与机遇。
全球工业软件市场的新格局与国内发展步伐
根据权威研究报告,2023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年交易额已接近5028亿美元,按当前汇率折算,约合人民币3.56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国内相关的软件市场规模也达到了约2414亿元,实现了12.3%的同比增长,这一增速显著高于整体软件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
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工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数控化率已达到62.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更是高达79.6%。其中,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占据了国内市场份额的10%,相较于2019年,这一比例已实现翻倍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以来,对工业软件发展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相关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尽管如此,这一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关键技术和产品的本土化率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研发设计这一核心领域,国产化进程相对缓慢。不过,从2020年开始,在外部因素的驱动下,国内企业加快了技术攻关的步伐,国产化率有所提升,行业正经历着新的发展周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加速涌动,工业软件已渗透到各类工业活动的核心环节,成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人工智能大模型:重塑工业软件的未来
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为工业软件的未来注入了无限可能。有专家指出,未来的工业软件需要具备“定义制造”的能力,而当前人工智能已在某些局部领域展现出超越人类顶尖水平的表现。当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深度融合于工业软件之中,它们完全有可能在制造领域的特定方向上,实现超越人类能力的创新和优化。
一项分析报告预测,从2022年至2032年,与工业相关的AI市场将以高达4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实现高速扩张。在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围绕语言模型、专业领域模型、多模态模型以及视觉模型等多种类型的大模型应用探索正方兴未艾,预示着一个由AI驱动的崭新工业软件时代即将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