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业软件的“内卷”与“突围”:国产力量如何剑指全球?

   2025-11-03 工业品商城13
核心提示:在数字经济浪潮的席卷下,工业软件正成为驱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隐形心脏”。如今,中国工业软件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内卷”态势,但正是这种激烈的竞争,催生了新的巨头,加速了技术的迭代,并驱动着本土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向全球市场发起冲击。新巨头涌现与旧格局重塑:一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竞速从华为MetaERP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席卷下,工业软件正成为驱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隐形心脏”。如今,中国工业软件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内卷”态势,但正是这种激烈的竞争,催生了新的巨头,加速了技术的迭代,并驱动着本土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向全球市场发起冲击。

新巨头涌现与旧格局重塑:一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竞速

 从华为metaERP在内部研发多年后的一鸣惊人,到用友、金蝶、浪潮等传统管理软件巨头积极寻求突破,工业软件领域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些老牌劲旅正从过去的管理领域,大踏步迈向决策分析、生产管理、设备控制乃至生产执行等更为细分的场景,以期深度契合各种复杂多样的工业应用需求。

 与此同时,央企下属的科技公司也展现出新的活力。它们不再局限于服务母公司内部,而是积极将自身积累的技术转化为可输出的解决方案,不断拓展其在产业链上的影响力,构建起遍布全行业的合作伙伴网络,大有成为综合性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之势。

资本市场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工业软件的蓬勃生机。2023年,索辰科技、航天软件成功登陆科创板,芯享科技、哥瑞利、赛美特等一批企业获得了新的融资,而嘉立创则正处于IPO排队阶段,预示着行业将迎来更多新军。

SEMICON China 2024的热度:工业软件“内卷”下的核心追问

 刚刚落幕的SEMICON China 2024展会盛况空前,三天会期吸引了近9万平方米的展厅、1100家参展商、4500个展位,参与者更是超过13万人次。多家参展企业向媒体透露,2025年的展位早已被抢订一空。如此“卷”到极致的行业氛围,不禁让人深思:工业软件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何处?

“以工为主,而非以软为主”:工业软件的深厚根基

 业内普遍认为,真正的工业软件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扎根于数十年工业生产实践的土壤之中。它凝聚了无数关键技术、流程、工艺、知识和数据的沉淀,代表着工业体系的核心精髓。因此,工业软件的成功,关键在于其“姓工不姓软”。缺乏深厚的工业技术底蕴,再精美的软件产品也难以真正触及客户的痛点,更难获得用户的认可和满意。

国产工业软件的“平替”之路与细分赛道的突围

 工业软件涵盖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生产控制、嵌入式应用以及运维服务等多元领域。无论哪一类软件,实现市场认可的要素不外乎:技术成熟、产品卓越、案例扎实、性价比高以及服务及时。当前,国产工业软件的首要任务,便是向IBM、应用材料、西门子等全球工业软件巨头发起“平替”攻势。

 以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为例,市场调研显示,在需求侧,众多中高端生产线对于国产软件在项目交付和售后维保方面依然存有顾虑。而在供给侧,国内厂商整体规模尚显不足,产品线也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然而,值得欣喜的是,一些厂商已在垂直细分赛道上逐步构建起自身的领先优势,为未来的全面崛起奠定了基础。

紧抓机遇:中国制造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环节跃升

 客观而言,国内工业软件的发展起步较晚,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仍有约70%的空间被国际巨头占据。然而,中国广阔的市场、积极的产业政策以及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催化着国产工业软件的加速追赶与超越。

 现今,中国已是制造大国,但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仍在加速。制造业的产业链逻辑正从简单的加工制造,转向高技术、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与绿色化发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向高技术领域的迁移,使得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正快速地向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环节集中。

 这些深刻的变化,不仅提升了制造业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更需要各类工业软件作为坚实的技术支撑,方能切实助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生态共荣与全球视野:中国工业软件的未来图景

 放眼国内,一个百花齐放的工业软件生态正在形成。众多参与者应该摒弃“零和博弈”的短视,齐心协力深耕各自的业务领域,潜心孕育创新技术,扎实服务于每一寸市场需求。 展望全球,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正翘首以待中国智慧解决方案的到来。那些更尖端的技术和卓越的产品,同样需要源于中国的创新力量去定义和创造。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