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幅度超过36%,展现了工业领域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巨大进步。与此同时,大宗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持续提升,2022年已超过52%,较2012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尽管如此,工业绿色发展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在广州举行的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将工业绿色发展作为重点,打造经济发展新的绿色动能。
六大重点转型,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辛国斌明确提出了六大重点转型方向,为工业绿色发展指明了道路:
产业结构高端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能源消费低碳化: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工业中的占比,降低碳排放强度。
资源利用循环化: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生产过程清洁化: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产品供给绿色化:推动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引导绿色消费。
制造流程数字化: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环境影响。
专家视角:绿色制造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指出,绿色制造涵盖了原料、生产和再制造的整个过程,涉及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等多个环节,其核心要求是资源效率高、环境影响小。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秘书长智慧对新时期推动工业清洁生产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创新审核程序,纳入碳排放指标:将碳排放指标有机纳入清洁生产的审核程序,开展工业清洁生产、工艺全过程诊断,推动企业更加关注减碳。
推动重点行业和园区绿色改造:优先推进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绿色低碳化改造,以及工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实现集约、高效的绿色发展。
深化绿色制造工程:持续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构建更高水平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广州实践:先行先试,树立行业标杆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大会上发布的《广州市工业绿色发展——清洁生产白皮书(2022年)》,全面梳理了广州市在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清洁生产成果。作为先行者,广州率先启动了千家企业绿色清洁生产行动,并将清洁生产与碳审核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道路。截至2022年底,广州已有超过2200家企业完成一轮以上清洁生产的审核,全市累计入选国家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等合计259个。亮眼的是,2022年,广州单位GDP能耗水平约为全国的一半,展现了其在绿色发展领域的领先地位。
企业担当:绿色转型中的关键力量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企业是关键的主体。《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发展部部长卢子健》介绍,广药集团成功创建了5家国家绿色工厂,并建设了国家级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凉茶植物饮料绿色设计平台建设项目。青岛啤酒也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近5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30%,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通过持续优化用能结构,截至2022年,青岛啤酒已有37家工厂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超过62%。同时,推广使用热浪煮沸、高效低耗酿造、节能型杀菌机等新技术,年减少碳排放约20万吨。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说明,企业是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展望未来:协同推进,共创绿色工业新未来
辛国斌强调,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构建一个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工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工业将迈向更加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新阶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