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成为企业发展核心命脉的今天,上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凭借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不断攀登高质量发展的“智高点”。从智能工厂的无人化生产,到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海制造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智能工厂:科技赋能“上海制造”
位于上海市松江经开区的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其高端电器智能工厂的成功实践,为“上海制造”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生动注解。从物料进入生产线到成品出库,一台低压电器产品的智能化无人生产一气呵成。松江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顾文磊表示,经开区正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5G网络布点,围绕中电信息港、腾讯云等重点项目,启动创建数字化创新产业园,旨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实现“数”字化升级。
上海在推广机器人应用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全国首个建立机器人密度统计制度的城市,上海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达到260台/万人,位居世界领先水平。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将力争实现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达360台/万人,并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
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擦亮品牌
“上海制造”品牌的辉煌,离不开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今年发布的《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上海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
• 经济目标: 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显著增强制造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 产业集群重点:
• 新一轮三大先导产业: 加快集成电路关键环节研发攻关,布局生物医药基因和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并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构建通用大模型,旨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 重点优势产业巩固提升: 目标是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
• 细分领域发力: 在民用航空、高端船舶、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积极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上海正通过持续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并积极抢抓新赛道、谋划未来产业,努力打造高端制造业的强劲增长极,将“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加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智造新篇章:全国联动,共创未来
上海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不仅为自身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全国范围内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树立了榜样。
重庆作为制造重镇,也正提出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培育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三大5000亿级支柱产业、六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及18个“新星”产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并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重庆正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从上海到重庆,中国制造业正以高昂的姿态,在科技创新和政策驱动下,加速迈向智能化、高端化,构建起更高能级的制造集群体系,为全球制造业注入新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