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的浪潮中,重体力行业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由于从业人员的持续减少和高龄化,以及长时间重复劳动带来的职业病,这些行业的生产效率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幸运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正在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痛点:重体力行业的困境
根据相关数据,我国重体力劳动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与此同时,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也在不断增大。 年纪的增长,带来的是体能的下降,使得他们越来越难以适应高速运转的生产环境。 长期以来,重复性的劳动对工人的身体造成了损害,职业病成为了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这对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寻求更高效、更安全的工作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虽然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的数智化,使得全自动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劳动力,但“黑灯工厂”的理想状态,即工厂完全由机器人生产制造,距离现实仍有较大差距。 以汽车制造为例,尽管汽车制造的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但汽车总装线的工位仍然需要人工进行装配,无法完全依赖自动化设备。这无疑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机遇:外骨骼机器人的潜力
外骨骼机器人能够有效解决人体在耐力和体能上的不足,实现更好的人机交互协作。 因此,外骨骼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全球范围内,通用、福特、大众、奔驰等汽车制造商已经在汽车总装环节应用外骨骼机器人,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除了汽车制造,物流行业也是外骨骼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我国拥有庞大的快递和物流网络, 快递量居全球之首。 在这个行业,分拣、搬运等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 数据显示,配送中心的分拣搬运成本占据了运营成本的很大比例, 并且作业耗时较长。
复杂且灵活的岗位,如大件搬运、安装和分拣,很难被机器替代。 在这些岗位上,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工作数小时后会明显下降。 而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后,工人的能耗节省率可达到50%-60%。 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目前,铁甲钢拳科技等公司已经与德邦物流、京东物流等物流公司展开合作,推出了专门针对物流场景设计的柔性机械外骨骼产品。
安全与效率并重:外骨骼机器人的优势
除了提高劳动效率,减少职业病,外骨骼机器人还能提升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工作场所的劳工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成本是巨大的。 外骨骼机器人通过减轻肌肉峰值负荷,显著降低了工人受伤的风险。 在高事故率的行业,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将大大减少工人的伤害。
结语:未来可期
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正在为重体力行业带来新的希望。 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外骨骼机器人将在更多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重体力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