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席卷全球的工业智能化浪潮中,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成为各国竞逐的战略制高点。曾经长期被海外巨头主导的工业自动化领域,正迎来中国力量的快速崛起。一批本土企业凭借深耕细作和技术创新,不仅在变频器、伺服系统等传统优势领域稳固了市场地位,更在高精尖的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以及前沿的微型驱动技术上崭露头角,成为推动中国智造走向全球的生力军。
汇川技术:自动化领域的“隐形冠军”与“全能选手”
提到中国工业自动化,汇川技术是绕不开的里程碑式企业。自2003年创立以来,它就以一种稳健而又充满魄力的姿态,不断拓宽自身的边界。从最初生产电机驱动产品,到2008年涉足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伺服系统,再到2010年成功上市,汇川的每一步都踏得扎实而富有远见。
汇川技术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其强大的研发基因。掌握高性能伺服控制技术、高性能伺服电机技术等核心技术,使其产品线异常丰富且极具竞争力。在通用自动化领域,无论是变频器还是伺服系统,汇川在国内内资品牌中的市场占有率都稳居第一,其产品矩阵从单轴到多轴,从通用到专用,广泛应用于3C制造、机械手、LED、锂电、印刷包装、纺织、机床、注塑机等广泛行业。
更令人瞩目的是,汇川技术并非固守传统,而是积极拥抱新兴产业的浪潮:
• 工业机器人业务高速增长: 公司不仅提供SCARA机器人、六轴机器人等整机产品,更深入到视觉系统、高精密丝杠、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根据睿工业数据,2021年汇川的SCARA机器人已占据国内市场14%的份额,位列第三,内资第一,且已实现盈利。这表明汇川正在从自动化部件供应商向机器人整机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 战略布局新能源汽车: 把握住新能源汽车的时代脉搏,汇川的电控产品已成功进入理想、小鹏、威马等新势力以及长城、广汽等传统车企的供应链。2022年上半年,其产品已迭代至第四代高压电驱总成和异步电机总成,这无疑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又一重要引擎。
在宏观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汇川技术展现出惊人的抗周期能力。2021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6%和70%,即使在疫情和复杂宏观环境影响下的2022年上半年,依然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位数增长,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龙头地位。这得益于其多元化的产品线和业务布局,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抵御单一市场的波动。
埃斯顿:国产机器人的“排头兵”与“创新先锋”
如果说汇川技术是自动化领域的“全能选手”,那么埃斯顿则是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排头兵”。成立于1993年的埃斯顿,坚守自主研发的路线,以技术创新驱动企业进步。
埃斯顿的发展路径清晰而坚定:从最初的金属成形机床数控系统,逐步延伸到电液伺服系统、交流伺服系统,最终在2012年正式布局工业机器人产品线。2019年成功收购德国CLOOS,更使其在焊接机器人领域获得了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目前,埃斯顿已形成工业自动化系列产品、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和工业数字化系列产品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其工业自动化产品线同样覆盖全系列交流伺服系统、变频器、PLC、触摸屏、视觉产品和运动控制系统等。
面对市场竞争,埃斯顿市场份额持续扩张:2021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达到1.1万台/套,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4%。在“机器替人”、劳动力短缺、产业自动化升级以及国产替代等多重驱动因素下,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作为龙头的埃斯顿将率先受益。
尽管在特定时期盈利能力略有承压(如2021年归母净利润小幅下滑),但这并不影响埃斯顿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公司长期保持10%以上的高研发费用率,彰显了其对技术创新的执着。在2020年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能力榜单中,埃斯顿作为工业机器人企业唯一上榜,这无疑是对其创新实力的最佳认可。最新的股权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也充分展现了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增长目标。
鸣志电器:运动控制的“平台型”玩家与空心杯电机新锐
鸣志电器,这家成立于1994年的公司,则以其在运动控制和智能电源领域深耕细作,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平台型企业。其产品线之广、布局之深,令人印象深刻:从HB步进电机、永磁步进电机,到线性电机、伺服电机、直流无刷电机、无刷无槽电机,以及配套的驱动与集成方案,几乎涵盖了所有主流控制电机类型。
鸣志电器的发展策略是内生与外延双轮驱动。通过自身的持续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如2012年便有交流伺服电机和直流无刷电机产出。同时,其通过一系列海外并购,如收购美国AMP、LIN ENGINEERING,以及瑞士Technosoft Motion AG等高端品牌,不仅吸纳了核心研发技术,更获得了宝贵的客户资源,显著强化了自身实力。
在业绩方面,鸣志电器长期保持持续高增长态势,毛利率也稳定在较高水平。尽管2022年上半年受到上海疫情影响,营收和利润出现短期波动,但随着复工复产,预计下半年将迅速恢复增长。这再次印证了其业务的强韧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鸣志电器在空心杯电机领域的深入布局,使其成为国内市场的“新锐龙头”。空心杯电机以其结构紧凑、高加速度、低惯量、无齿槽效应等特点,是高端应用(如机器人手部、医疗器械、无人机等)的理想选择。鸣志电器凭借从收购汲取的多年核心技术优势,其EC系列无刷无槽空心杯电机和DCU系列有刷空心杯电机,已覆盖多种规格,性能指标优异。在全球空心杯电机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垄断的背景下,鸣志电器的抢先布局,有望在国内推动这一高附加值领域的国产替代。同时,全球产能布局(上海工厂迁至太仓,越南新厂投产)也将进一步提升其生产效率和规模。
兆威机电:微型传动的“隐形冠军”与“蓝海开拓者”
不同于上述三家企业在通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整机领域的宏大布局,成立于2001年的兆威机电则专注于微型驱动这一细分赛道,但同样展现出令人惊喜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其产品聚焦微型传动系统、精密注塑件和精密模具,遵循“精密微小超薄”的发展路线。
兆威机电的成功在于其对细微之处的极致追求。从2002年起,便陆续成为三协、松下、三洋等国际巨头供应商,甚至在2008年成为德国博世汽车的认证供应商。尤其是在2014年成功开发出3.4mm直径的微型减速齿轮箱,展现了其在微型化技术上的深厚实力。
尽管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因消费市场承压而有所波动(特别是在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通讯领域),但兆威机电依然保持着对研发的巨大投入。其研发费用率长期维持在10%以上,并拥有一支庞大的研发团队。这使得公司在平台化产品、工业装备、服务机器人、通讯以及基础材料研究(如高性能PEEK塑料齿轮、粉末冶金齿轮)等多个方面成果丰硕。
更为重要的是,兆威机电正积极将目光投向高景气赛道,并已取得显著进展:
• 汽车电子: 成功拓展比亚迪、长城、蔚小理等国内新能源汽车客户,参与智能屏、电动尾翼、隐藏式门把手等创新项目的研发,汽车电子和医疗领域已实现逆势增长。
• 新兴产业: 重点发力医疗、智能家居、AI机器人、AR/VR、5G商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都是未来巨大的增长点。
兆威机电的价值,在于其切入的是机器人、智能设备等产业最底层的微小驱动环节,为各类创新应用提供“定制化”的动力解决方案。这种前瞻性的布局和深厚的技术积累,使其在未来广阔的蓝海市场中拥有巨大的长期成长潜力。
结语
汇川技术、埃斯顿、鸣志电器、兆威机电……这些杰出的中国企业,正各自在不同维度上为中国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它们不仅展示了在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上的突破能力,更预示着中国在全球智造版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高性能伺服到空心杯电机,从工业机器人整机到微型传动系统,中国力量正在一步步筑牢根基,向着成为全球智能制造强国的目标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