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其未来趋势。 在过往的研究报告中,我们深入分析了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增长的三大根本驱动力。 正如在《行业深度_工业机器人:“温故知新”系列之工业机器人行业复盘:从日德韩发展历程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未来》中所述,我们认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三大关键驱动因素分别是:人口结构变化、用工成本激增和下游应用产业的旺盛需求。
1. 人口结构变迁: 人口结构的变化通常是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 当一个经济体蓬勃发展时,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然而,当劳动人口占比下降时,劳动力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工业机器人作为劳动力的替代品应运而生,从而加速了工业机器人的普及。 日本、韩国和德国等工业机器人产业发达的国家,其产业的早期发展都受益于人口结构的变化。
2. 劳动力成本攀升: 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力供不应求,进而推高制造业的用工成本,这成为推动工业机器人数量稳步增长的另一强大动力。 劳动力需求量大,而劳动力数量不足,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制造业人均薪酬也随之持续上涨。 随着制造业与非制造业薪酬差距的拉大,劳动力逐渐流向薪酬更高的行业。 与此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开始增加对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比例,将机器人视为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有效解决方案。 日本和德国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代表,其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都受益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3. 下游应用产业的蓬勃发展: 下游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推动工业机器人需求增长的次生驱动力。 工业机器人的下游应用需求主要集中在汽车和3C电子等领域, 这两大行业的订单量与工业机器人订单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 通过对日本汽车和半导体制造的数据与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这两组数据的走势高度一致,相关系数接近0.8,这有力地佐证了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主要下游应用集中在汽车和3C电子行业。 尽管不同国家的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分布有所差异,但汽车和电子行业的订单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衡量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的先行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