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洪水进入山东以来,山东黄河51处无人遥测水位站,通过今年新建成、试运行的信息集成系统处理,及时自动采集、迅速发布水位、气温信息。全天候随时发挥着防御洪水的“千里眼”作用。
传统的水位信息报送,从遍布在山东黄河628公里河道观测点上现场人工采集后,至少得用近一个小时才能传输到省黄河防办,费时费力,还易误事。目前,山东黄河水情自动测
报系统,从51处遥测站现场采集水位、气温信息,到15个分中心汇集处理,通过计算机广域网络传输,最后到省黄河防办水情信息数据库,并实现全河共享,最多不超过10分钟,有的仅用1至2分钟。基本达到了随时采集、随时传递,水位信息采集、处理实现自动化。据了解,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正式启用后,洪水期间将替代200多名水位观测和信息处理报送人员。
山东黄河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黄委建设“三条黄河”中“数字黄河”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在黄河干流上,新建成了33处遥测水位站,加之水文系统的18处,达到了平均每10公里一处遥测水位站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