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器人产业面临被拉大差距风险

   2024-09-09 工业品商城76
核心提示:近些年来,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在与这些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过程中得到了显著提升。面对这一新的发展格局,众多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经济区域纷纷调整战略布局,致力于占据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实施了名为“再工业化”的战略规划,自2

      近些年来,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在与这些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过程中得到了显著提升。面对这一新的发展格局,众多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经济区域纷纷调整战略布局,致力于占据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实施了名为“再工业化”的战略规划,自2011年起,便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中明确指出,希望通过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来振兴本国的制造业。此外,美国还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络技术上的优势,斥资高达28亿美元,全力推进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作,旨在实现移动互联的目标。欧洲联盟则通过“第七框架计划”,向机器人研发领域投入了6亿美元的资金,并计划在“2020地平线”项目中再投入9亿美元,用于机器人制造行业的发展。而日本更是制定了一份长期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战略,将机器人产业视为“新产业发展战略”中的七个重点扶持产业之一,加大投入力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类人机器人领域,日本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入高达3.5亿美元的资金。韩国也不甘示弱,制定了《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并在2012年10月发布了“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将政策重心集中在扩大韩国机器人产业规模以及支持国内机器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两个方面。

     在上述各国的战略规划中,服务机器人领域逐渐成为了发展的重点所在。例如,美国在2013年3月发布了《机器人技术路线图:从互联网到机器人》,强调了机器人技术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开拓新市场、创造新就业机会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多个服务领域中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欧洲联盟也表示将尽快制定出一份关于欧盟机器人技术,尤其是家庭服务机器人技术的研发路线图以及时间进度表。同样,日本在2013年分别在神奈川县和茨城县设立了“机器人特区”,总计投资10亿日元,全力推动护理机器人、救援机器人等各类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和实际应用。至于韩国,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服务机器人发展战略”,计划通过开拓全新的市场空间,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2012年,韩国又出台了机器人发展十年计划,设定的目标是让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台机器人。

    鉴于中国已经崛起为全球最大的潜在需求市场,国外知名的机器人企业纷纷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中国有望在今年或者明年正式超越其他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国外各大机器人企业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将我国视为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市场,而是开始将我国视为机器人的生产基地,并逐步从整机组装环节深入到关键零部件的生产阶段。

     令人深省的问题在于,尽管西方发达国家以及诸多大型企业已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占据了产业发展的优越地位,但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正面对着与全球领先水平日渐扩大的潜在隐患。

     新一代智能化机器人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尽管我国在传统机器人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在信息网络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领域,我们仍然存在显著的滞后现象。互联网企业对发展机器人技术的认知尚显不足,迄今为止尚未有任何一家企业积极投身于机器人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浪潮之中,这无疑将导致我国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外资企业与品牌正在逐步压缩我国机器人企业的生存空间。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工业机器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相对较低,国内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商年产量仅为数千台。机器人市场几乎全然由外资企业和品牌主导,其中包括瑞典ABB、日本发那科、安川以及德国库卡等世界知名企业,他们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接近90%。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机器人企业选择将我国作为其生产基地,本土品牌生产企业的市场空间将遭受更为严峻的挤压。

     机器人产业空心化的风险正逐渐加剧。我国的机器人企业多数从事简单的加工组装业务,缺乏关键核心技术,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长期以来均需依赖进口。此种状况使我国机器人的发展陷入了加工组装的困境,进而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巨大风险。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