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控机床:面临竞争压力和技术差距

   2024-08-14 工业品商城15
核心提示: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度,国家总体发展方向仍坚持稳增长、调结构的策略。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之下,数控机床行业需要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已经取得的中端市场成果之上,全力进军高端市场。一方面,我们需要面对来自国外成熟产品及合资品牌对于国内中端市场的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必须更加重视研发力度,

     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度,国家总体发展方向仍坚持稳增长、调结构的策略。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之下,数控机床行业需要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已经取得的中端市场成果之上,全力进军高端市场。一方面,我们需要面对来自国外成熟产品及合资品牌对于国内中端市场的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必须更加重视研发力度,争取进入高端市场,摆脱当前受制于他人的困境。

     在提升研发方面,我们应该基于国家现有的专项扶持政策,制定出创新发展战略,把企业作为主导力量,通过创新来驱动整个行业前进。鉴于机床行业属于投资大且收益相对较慢的产业,单靠个别企业的单打独斗很难实现持久繁荣,因此需要众多企业共同参与到共性技术的研发工作中来,同时积极引进科研院所的参与,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的方式推动研发进程。此外,国家层面还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加强对研发人才的培养。

    展望2014年,中国的数控机床产业将在2013年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预计数控机床的产量将会有小幅增长,虽然进口需求依然巨大,但是需求的重心已经逐渐转向高端产品,同时,中端产品在国外实施本地化服务之后,其市场占有率也会相应提高。

    伴随着国防、航空、高铁、汽车和模具等重要装备制造业需求量的大幅度增长,我国的数控机床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高速化、复合化、精密化、多轴化等多个方面,我国的数控机床技术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一系列的突破。然而,在精度和可靠性方面,我国的数控机床仍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数控机床的整体水平、品种和生产能力,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工业的综合实力。相较于美国、德国,我国的数控机床产业起步稍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数控机床产业与德、美、日等强国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国产数控机床主要以低档经济型和中档普及型为主,占据数控机床市场份额的70%至80%,而数控系统(普及型、高级型)的90%则被外资品牌垄断。

    在过去的数控机床产品中,我国企业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在高档次数控机床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而高档次数控机床恰恰是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发电机设备制造这四大领域的必需品,也是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尽管国家已经启动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并计划到2020年使四大领域所需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80%能够立足于国内,但目前为止,只有济南第二机床厂的大型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一个项目成功实现了商业化运营,在关键零部件和高档数控系统方面,我们仍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