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在我国的发展潜力亦不容忽视。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推测,到2014年时,我国将荣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桂冠;而至2015年,我国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年供应量预计将突破2万台,保有量更将达到惊人的13万台以上。
智能机器人正日益深入地渗透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领域。以深圳为例,从整个产业链角度观察,与机器人技术紧密关联的信息、家电、通讯等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规模已高达3000余亿元,稳居全国之首。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深圳地区的机器人企业产值平均增长率超过了30%,部分企业的增速甚至高达200%。展望未来,这一行业无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产业爆发的可能性极高。
据尚普咨询机械行业分析师的观点,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已步入黄金发展时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迅速攀升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机器人逐渐取代人力劳动,成为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进而促使产业的经济性拐点提前到来。尽管现阶段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但未来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相关项目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业界专家表示,我国已然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增长最为迅猛的市场,国内的高速增长趋势将使我国在未来两年内超越日本,跃升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当前,政策扶持亦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近日,中国工信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应初步构建起相对完备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出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未来数年间,我国将把机器人生产力视为产业结构发展调整的核心支撑力量。
工信部还强调要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通过建立以工业机器人主机企业、系统集成企业为引领,零部件及产业服务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骨干企业,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期待未来机器人产业能涌现出如联想、华为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有分析人士指出,机器人产业将有望成为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崛起的又一大型高科技产业。“十二五”规划期间将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市场需求将呈现井喷式增长,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预计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
毫无疑问,伴随着机器人产业的日益壮大,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人与自动化机械人之间复杂的关系。诚然,大量引入机器人无疑可能在各行各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有可能削弱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挑战人类工作岗位的稳定性。然而,换个角度来看,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些机器人的辅助,我们得以摆脱那些危险性高或单调乏味的繁琐任务,进而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因此,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之心对待机器人技术,不应视其为对手,而是寻求与之携手共进,实现人机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