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上半年平稳增长

   2024-07-09 工业品商城22
核心提示:据相关权威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稳步增长趋势,产销量较全年预期指标提高了16%,这一数值不仅超越了去年同期16.8%的增长率,更是远超出了市场普遍预期。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该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17.4%。根据历史统计数据,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幅通常会略低于工业总产

     据相关权威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稳步增长趋势,产销量较全年预期指标提高了16%,这一数值不仅超越了去年同期16.8%的增长率,更是远超出了市场普遍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该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17.4%。根据历史统计数据,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幅通常会略低于工业总产值以及工业销售产值的同比增幅,大约相差1.5%左右。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今年上半年该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的同比增幅应该在18.5%至19%之间,这一数字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的平均增幅。

    然而,由于上年初银行信贷政策过于紧张,导致基数偏低,因此今年初该行业的产销量及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幅出现了异常偏高的现象。随着基数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些数据也随之回落,并在年中保持稳定。当前,整个行业正处于增幅在15%至20%的中等偏高区间内运行,这对于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在奚家成先生看来,仪器仪表行业的增长速度之所以能够超过大部分制造业,主要得益于国家实施的经济结构调整、鼓励科技创新、关注民生等相关政策。

    具体来看,占据全行业产销量近40%的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受益于工业改造需求的不断提升,其增幅较全行业整体水平高出两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教育、汽车、医疗等领域的仪器增幅也都超过了20%;电子、实验分析等科学仪器的增幅也都接近20%。

    针对这一情况,奚家成先生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涨以及管理、运营费用的居高不下,使得行业的成本增幅超过了产销量的增幅;其次,大多数企业的需求并不旺盛,规模效益有所下滑,只有极少数企业实现了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最后,在20个子行业中,有三分之一的利润呈现同比负增长或者需求不足的状况,其中光学仪器、勘探地震仪器、气象海洋仪器的负增长幅度均达到两位数;实验分析、供应用仪表等子行业的增幅仅为3%至7%。

    从环比数据来看,上半年该行业的利润增长趋势基本正常,同比增速的大幅回落主要源于上年度基数的剧烈波动。

    奚家成先生进一步指出,年初高达29%以上的超高速增长实际上是由上一年基数过低所引发的,3至5月份的数据属于正常回调范围,而6月份同比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上一年6月份利润环比激增48.5%,这并非今年行业自身因素所导致。他预测称,“预计第三季度利润同比将逐步回升并向好,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同时,他还强调,尽管全行业总体表现良好,但企业间的分化程度正在加剧,“在统计的全行业3959个企业中,亏损企业数量多达760个,占比高达19.2%,同比增加了12.43%。”

    随着时间推移,今年以来,仪器仪表行业的进口情况呈现出较为温和的增长趋势,基本延续了前一年度的态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率有所降低,仅在5%以下浮动。在此背景下,月度增幅的波动范围并不显著。

    依据他向我们披露的信息,在总共161类产品中,有高达56类产品出现下滑现象,另有28类产品的增长率处于一位数水平,两者合计所占比例已超过整体的50%。其中,不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且占据大量出口份额的重要商品。例如,年出口额超过15亿美元的光学元件产品的销售额下降了12.19%;年出口数量超过2600万台的电度表产品的销量则减少了26.08%,“形势严峻”。

    奚家成先生向我们表示,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这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的转变,即从以新项目为主导逐渐转向技改和新项目并重的方向。同时,这也推动了服务领域中的业务调整,使原本在火电、冶金领域占比较高的业务比重逐渐向更多领域均衡发展,其中煤化工、油气工程、轨道交通、公用工程、火电脱硝、建材技改、有色技改、单机自动化等业务的进展尤为显著。

    据奚家成先生介绍,作为一个汇集了多个化工项目的大型化工园区工程,四川昊华鸿鹤化工的DCS、AMS、优化软件、MES、ERP等核心设备均由中资企业提供,实现了全面的管控一体化。此外,该项目还由国内知名的控制系统公司进行总体集成,并与国内最大的现场仪表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了国产化程度极高的MAV模式。

    除了自动化装备之外,高端测试装备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也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据悉,此前因遭受国外禁运而无法使用的油气管道内检测装备现已成功研发出来,并已广泛应用于国内以及中亚、中缅等地区的管道工程之中。而作为冶金工业中不可或缺的精密装备,高速在线无损探伤设备长期以来都被国外公司所垄断,价格昂贵且维护成本高昂。如今,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正在为投入生产和实际应用做好充分准备。

    尽管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但行业间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据了解,整个行业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方面。

    首先,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进步主要集中在流程工业用测控装备方面,而对于适用于离散工业的传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管控软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却显得相对薄弱,发展进程较为缓慢,这无疑将会对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由于科学仪器的产量较小,技术难度较大,而国外的产品技术和应用成熟度较高,因此,除了少数品种外,国内的高档产品在创新方面鲜有突破性的进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