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现象推动中国步入机器人开创的新纪元

   2024-05-23 工业品商城14
核心提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段的制造业重镇便会遭遇劳动力紧缺的困境——被尊称为“农民工”的他们在返乡欢度佳节之后,往往并不急于重新投入工作岗位,因此,雇佣新员工的难度堪比攀越天际。比如在今年二月份底,位于浙江省台州的一家中小型企业的管理阶层甚至亲自来到工厂门口,排成队伍热烈欢迎经过长假之后返回工作岗位的劳动

      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段的制造业重镇便会遭遇劳动力紧缺的困境——被尊称为“农民工”的他们在返乡欢度佳节之后,往往并不急于重新投入工作岗位,因此,雇佣新员工的难度堪比攀越天际。比如在今年二月份底,位于浙江省台州的一家中小型企业的管理阶层甚至亲自来到工厂门口,排成队伍热烈欢迎经过长假之后返回工作岗位的劳动者们,并向他们呈献出前所未有地90度鞠躬敬礼。然而,“民工荒”并非近年来才崭露头角,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类似的现象已经初见端倪。

     然而,面对如此困境,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找应对之策。他们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能够替代高薪人力资源的机器人身上。在中国国内,最早尝试引入机器人的是那些外资合资企业的工厂。例如,生产空调压缩机的上海日立工厂在2011年引进了34台机器人之后,成功地削减了111名生产工人。而现代汽车在华的合资企业——北京现代的最新工厂,也在车身组装、喷涂等关键生产环节上部署了大量最先进的机器人。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企业对于机器人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例如,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汽车公司在2009年从瑞士跨国企业ABB引进了13台汽车喷漆机器人,从而开创了机器人生产的新时代。同样在手机行业奋力追赶三星电子的华为和中兴,自2011年起也在生产线中大规模采用机器人技术。为这些公司供应机器人设备的广东省某家中国企业预计,今年的机器人供货量将较去年翻番达到三倍之多。

     值得注意的是,生产苹果iPhone手机的全球最大代工厂商富士康在今年春节假期过后,并未如往常般忙碌于招聘新人,这其中也不乏机器人引进所带来的影响。富士康在中国境内的14家工厂共计雇佣了超过120万名工人,而该公司计划在2014年前引进100万台机器人,以此来取代现有的人工劳动。作为中国用工人数最多的企业,富士康的这一变革极有可能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进入机器人时代的重要推手。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内制造企业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已由2005年的7000台激增至去年的10万台,短短七年间实现了13倍的惊人增长。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力短缺以及工资上涨无疑将会对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构成潜在威胁。然而,随着中国逐步迈入机器人时代,这一局面或许将有所改观。对于正在苦苦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韩国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发展机遇。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