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2024-05-22 工业品商城27
核心提示:本《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全盘布局及宏伟目标:“期望通过全面推广物联网在各类经济与社会领域的广泛运用,对相关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掌控,逐步构建起能够确保安全可靠且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从而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迈进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为适应“十

    本《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全盘布局及宏伟目标:“期望通过全面推广物联网在各类经济与社会领域的广泛运用,对相关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掌控,逐步构建起能够确保安全可靠且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从而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迈进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为适应“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需求,我们设定了到2015年的阶段性目标,即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个重要领域的规模化示范应用,攻克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初步构建起物联网产业体系,并显著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具体内容包括:首先,在协同创新层面,我们期待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以及创新能力能有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感知领域,我们希望能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大幅度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其次,在网络通信领域,我们期望能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最后,在信息处理领域,我们期待关键技术能初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期望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同时,创新资源和要素应得到有效汇聚和深度合作。其次,在示范应用层面,我们期望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国防建设等多个领域实现物联网的试点示范应用,部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水平能有显著提升,并培育出一批在物联网应用服务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再次,在产业发展层面,我们期望能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培育出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打造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最终使得物联网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然后,在标准体系层面,我们期望能制定一批物联网发展所需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初步构建起满足物联网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需求的标准体系。最后,在安全保障层面,我们期望能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增强物联网基础设施、重大系统、重要信息等的安全保障能力,形成系统安全可用、数据安全可信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本《指导意见》将研发和应用视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任务,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一方面,从全球范围看,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条件尚未完全成熟,许多领域仍有待突破,我国正面临着发展和赶超的重要机遇。同时,在已有技术基础方面,部分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技术实力相对薄弱,因此,必须将研发攻关置于优先地位。另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本质上取决于应用需求的拉动,然而目前物联网应用规模较小、需求尚待激发培育、应用模式仍需探索,因此,做好应用示范和推广工作,特别是发挥好应用的引领作用,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务院领导同志曾就物联网发展问题专门强调:“要加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设计、规划、指导和支持,关键在于技术研发和应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亦明确提出“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因此,在《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充分凸显了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重要性。

    在对技术研发方向进行规划时,该《指导意见》坚定地把突破关键性技术作为物联网产业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以感知、网络通讯与信息处理这三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为切入点,设定了相关的目标及任务,从而确立了研发攻坚战的战略方针。

    应用层面上,《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深化应用是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手段,我们将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出发,精心挑选出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国防建设等多个领域作为应用试点示范的重点对象,期望通过示范效应,在这些领域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并培育出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优势企业。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