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政策推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

   2024-05-17 工业品商城10
核心提示:“内因乃事物存在之基石,乃事物与其他同类事物相异之处所体现之深层次本质,同时亦是事物运动的本原和驱力,决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主要走向。”此乃哲学理论体系中对于内因作用的精辟阐述。毫无疑问,内因的驱动力量对于事物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它常常能够决定一个事物的发展轨迹,或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或是走向

   “内因乃事物存在之基石,乃事物与其他同类事物相异之处所体现之深层次本质,同时亦是事物运动的本原和驱力,决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主要走向。”此乃哲学理论体系中对于内因作用的精辟阐述。毫无疑问,内因的驱动力量对于事物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它常常能够决定一个事物的发展轨迹,或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或是走向衰败,或是向前推进,或是倒退不前。

    节能服务产业——这一在中国蓬勃兴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在中国市场扎根、萌芽、迅速壮大,而合同能源管理(EPC)这一源于海外、如今已广为采用的节能模式,在中国的节能减排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中国节能减排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那么,究竟何以使得合同能源管理深受企业的推崇?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其推动了节能服务产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此外,还有哪些内在因素影响了其在中国的广泛推广呢?从全国节能市场的宏观视角出发,政策、企业、金融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均是影响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历程中,政策因素犹如海上的灯塔,为其在中国的快速稳健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其中既包括国家级别的政策,也涵盖了地方性的法规。

    2010年4月,国务院转发由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0]25号),明确指出要深刻理解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深远意义。作为首份倡导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5号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落地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同时也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出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破解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融资困境,进一步激发节能企业的创新活力,2010年6月,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联手发布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中央财政将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全力支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助力节能服务产业的繁荣发展。奖励资金政策的出台,无疑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扫除了诸多障碍,进而加速了其在中国的普及进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扶持力度并未有所减弱,为了确保“十二五”节能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国政府于2012年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政策和措施。在同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40号)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所需投资预计高达23660亿元,其中节能重点工程投资额达9820亿元,预计可形成节能能力3亿吨标准煤,并将“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列为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之一。

    在此期间,国务院于七月九日颁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这个文件明确提点:要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同时,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的《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铁道部制定的《铁路“十二五”节能规划》都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展开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这些举措充分体现出国务院及其下属各部门对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这无疑为节能服务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预示着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政策环境正逐步走向完善。

    在国家层面的引导和支持下,各地政府也纷纷响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政策,以确保合同能源管理的顺利发展。例如,湖南省发布的《湖南省“十二五”节能规划》就明确表示,在优先扶持资金实力雄厚、掌握尖端技术且能够提供持续跟踪服务的节能服务公司的基础上,将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进行节能改造,并鼓励他们通过合并、联营、重组等手段实现持续发展,从而培育出一批具有规模效应、品牌影响力和网络覆盖面的大型节能服务企业。此外,为了规范合同能源管理工作流程,指导节能服务公司的实际操作,宣传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推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山西省还特别编制了《山西省合同能源管理操作指南(2012版)》,以保证合同能源管理的稳健实施。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