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宇自动化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破局之道 

   2024-04-08 工业品商城13
核心提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种名为“楼宇自控技术”的高新科技被引入到繁荣发展的中国市场,西门子、霍尼韦尔以及Johnson Controls、Dalta等国际大都市的领头羊纷纷携技术优势纷沓而来,投入到了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商业大海中。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企业以技术的力量,为中国带来了先驱性的智能科技,从而左右着中国楼宇自控技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种名为“楼宇自控技术”的高新科技被引入到繁荣发展的中国市场,西门子、霍尼韦尔以及Johnson Controls、Dalta等国际大都市的领头羊纷纷携技术优势纷沓而来,投入到了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商业大海中。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企业以技术的力量,为中国带来了先驱性的智能科技,从而左右着中国楼宇自控技术的发展走向,催生并预示着中国楼宇自控市场的宏伟格局。

     刘燕生恰好迎着时代的浪潮,经过一番深入研究和技术打磨之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涉足楼宇自控市场。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与激情,他勇敢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并毅然决定把大部分家产投进去,毫不犹豫地挺进这个充满挑战的新领域。

然而,这样的创业并非一帆风顺。中国的楼宇自控市场在发展初期并非想象的那般美好,尽管我们的建筑业投资和建筑量在这股强劲的经济推动下呈现出惊人的增长势头,但实际上建筑自身所包含的实际内涵却存在独有的问题与困惑。

    正当刘燕生打算全情投入到楼宇自控市场之中时,建设部进行的一项调查却显示出了隐藏在市场繁荣表象之下的问题:在1999年至2001年期间,以深圳市为例,每年的房产开发总面积大约在600至700万平米之间,而在这其中约96%的建筑楼都拥有了智能化系统。然而不幸的是,出于所谓的销售卖点宣传策略,这些早期建造的住宅小区内,其楼宇自控系统的信息化配套设施并不完整,以至于建成后难以实际投入使用。有些地区虽然楼宇自控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但真正能发挥相关功能的设备仅占据总设备数目的20%;还有45%的设备处于尚可使用状态;另外35%则已经无法使用或者在短时间内发生故障,最后只能无人问津,废弃于一旁。

    导致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工程建设水准相对较低,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从而使楼宇自控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此外,在科学精准的把握智能化楼宇的设计定位、优质高效的工程实施过程以及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的运维管控等方面,相较于国外高度发达的国家,中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楼宇智能化设计亦逐渐暴露出缺乏全面性、前瞻性的问题,使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致使许多采用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建筑无法实现各个系统间的协同配合,最终事倍功半,导致巨大的资源浪费。

    即使到了今天,我国的十栋高层建筑中有超过八到九栋的能耗依然高于欧美等国。然而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尽管我国已经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推行了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成熟且已被广泛实践证明成功的商业模式,并且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然而节能不增效的情况依然成为众多节能改造方案难以生效的阻碍。由于我国尚未全面展开经济发展的步伐,仅凭政策的推动很难长期维持可持续性的发展趋势。此外,建筑节能市场仍旧深陷复杂的困境,技改项目的种类繁多且分散,使节能收益对比并不显得显著。再加上当前的管理机制的限制,建筑节能行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