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制造与新型材料的应用将改变全球产业版图

   2024-03-29 工业品商城4
核心提示:据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报道,正当世人仍在热议中国制造如何逐步迈向中国创新之际,一个崭新的议题正逐渐成为聚焦点。近期,英国顶尖财经媒体《经济学人》杂志便发起了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度探讨,其中一个颇具见地的观点便是,随着这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猛烈来袭,全球经济格局以及产业版图必将发生颠覆性的

      据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报道,正当世人仍在热议中国制造如何逐步迈向中国创新之际,一个崭新的议题正逐渐成为聚焦点。近期,英国顶尖财经媒体《经济学人》杂志便发起了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度探讨,其中一个颇具见地的观点便是,随着这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猛烈来袭,全球经济格局以及产业版图必将发生颠覆性的变革。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特别是代表性极强的美国而言,有望重拾制造业领域的领导者地位;相较之下,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制造业等方面则可能会面临全然失利的风险。

     在此前的论及之中,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预设观点可谓比比皆是,然而此次《经济学人》的重新解读无疑为这个古老命题注入了新的活力。众所周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1776年蒸汽机的问世为显著特征,而作为其延伸产物的珍妮纺织机的面市更是极大提升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程度,进而大幅度提高了整体的劳动生产效率。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划时代象征,则应归功于1905年福特流水线生产模式的创立,进一步推动劳动生产率呈指数级增长。

     然而尽管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生产线的运作依然紧依赖大批量的工人。随着愈发昂贵的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制造业重心不得不顺势由劳动力成本偏高地区向拥有充足低廉人力资源的国家流转。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成功取代美国、日本的位置,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核心枢纽。

     然而如今形势已开始悄然转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然大幅上涨,众多外资企业纷纷考虑将原本外包予中国的制造业项目转回本土。然而,这并非发达国家撤离制造业的唯一原因所在。更深层次的诱因乃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降临。第三次工业革命,顾名思义,主要涉及数字化制造与新型材料运用等关键领域,由此催生出一种以“数字化制造革命”为特征的新形态。

     如今,发展日益成熟的3D打印技术及其工艺恰恰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识之一。借助各类数字化设计,3D打印机以叠加工艺“打印”出了各式各样的终极产品。整个“打印”过程中,无需耗费过多人力,且制造出的产品标准性与精准性均远甚于手动制作。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制造与互联网技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制造企业能够提供精致的数字化模型,使得用户及代理商得以利用3D打印机将产品轻松“打印”出来。随着大规模生产型工厂数量的减少,以及制造业技工人数也相应缩减,维基生产方式将不再仅仅适用于信息与知识的生产环节,而是将在更大规模上推动个性化产品的设计及“打印”进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日臻完善,已然成为数字化制造领域的崭新标杆。作为智能机器实体,机器人其实是由电子电路搭建而成的电脑,因而严格遵循每18个月功能性能翻番,同时价格减半的摩尔定律。早在2006年,知名商务杂志《福布斯》便做出大胆预言,认为当工业机器人的售价低至约合2万美元,且性能更为成熟稳定、易于操作时,全球各地的制造企业将掀起引入工业机器人以取代人工的狂潮。如今,这一预测已成现实。实际上,已有大批制造商,包括我国一些本土企业,开始大规模采用工业机器人。台湾电子巨头富士康即在去年公布将在生产线中广泛运用机器人技术。位于深圳的无线键盘及鼠标生产商雷柏公司,现已引进一系列ABB公司制造的工业机器人。仅需一名管理员就能协同指挥四台工业机器人高效运转,使得产量得以显著提升,同时工人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自过去三年间起,雷柏公司的产值增长超过两倍之多,而工人人数则从3000余人下滑至不到1500人。

      同样,日本汽车巨擘日产汽车则在其位于英国北部桑德兰市的工厂中采用数字化工业控制系统,效益明显。自1999年至今,该厂工人数量已由原先的4594人增至5462人,而产量却攀升至超过48万辆。这无疑得益于数字化制造对于依赖劳动密集型手法的制造过程的依赖程度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使制造与工厂、工人逐渐脱钩。这种变革将直接导致新兴市场劳动力的相对优势逐渐丧失,较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亦能够有效遏制人才流失问题,甚至可能实现逆势增长。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