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现况与发展趋势

   2024-03-07 工业品商城29
核心提示:工业机器人关键应用实为运动控制,而运动控制乃是保证机床精准性的关键要素。鉴于此,机床制造与机器人制造技术的融汇有极高的相关性。因此,近年以降,机床厂商投入工业机器人制造的热忱日益递增。特别是数控系统制造商,如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等企业。广州数控正在努力在保障机器人功能完备、性能稳健可靠的前提下,量产

      工业机器人关键应用实为运动控制,而运动控制乃是保证机床精准性的关键要素。鉴于此,机床制造与机器人制造技术的融汇有极高的相关性。因此,近年以降,机床厂商投入工业机器人制造的热忱日益递增。特别是数控系统制造商,如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等企业。广州数控正在努力在保障机器人功能完备、性能稳健可靠的前提下,量产满足用户消费能力的机器人。广州数控几年前已涉足工业机器人研发,现已取得显著成就:公司即将量产的数十台机器人率先应用于自家的生产车间。

  不仅仅是数控系统制造商,诸如大连机床这样的机床整机企业也对机器人领域怀有浓厚兴趣。例如,大连机床在近期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络化展上,展示了数字化和分散化的伺服驱动技术、实用化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优化的工作环境设计以及柔性化的作业模式,以及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技术,此即国内高端机床产品升级的发展趋势。机床企业若能把握上述技术,进入机器人领域势在必行,然而必须全面评估企业自有的技术、品牌、资金、市场等优势,以确定机器人项目的定位和开发计划。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机器人研究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虽然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有所突破,但总体而言尚未实现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尤其是自动控制、精细加工和材料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数量极为有限,许多关键部件仍无法实现自主生产或性能欠佳,这些因素已经严重制约了国产机器人的发展壮大。

  据了解,视觉定位问题已成为制约国内机器人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众多车间或生产线中,虽有大量应用了不具备“光电眼”的机器人,但因缺乏视觉定位功能,这些机器人仅能局限于某一固定位置执行单一的重复性任务。

  长久以来,无法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来处理这些复杂问题,使得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始终无法得到拓展。然而,近来情况有所改善,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就是双维视觉系统。

      可作为借鉴的实例为日本发那科数控系统公司研发的机器人,该设备具备视觉系统,能够辅助机器人精准地从设置有标准滑托板的数层箱柜中取物体。此种方式广泛应用于零件在不同车间之间的传输,甚至在同一车间内部的传送。若缺乏视觉系统,制造商便必须使用相对昂贵的成型塑料垫料或采取其他措施以确保精准的零件取出。值得注意的是,成型塑料垫料较为昂贵,仅设计与制造模具所需费用便可能高达六十至百万美金。

      视觉系统赋予机器人的另一优势,即降低了机器人传送器的成本。在使用视觉系统之前,许多零件需在固定的托板传送器上定位。即使是简单的托板传送器也不便宜,且成本会随传送距离增加而相应提高。

      考虑到如今用户对机床制造商的期望已不仅仅局限于提供机床,机床企业常常需要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甚至包括整个生产线的布局。在罗百辉看来,机床制造企业涉足工业机器人的生产乃情理之中。实际上,机器人技术对于机床制造业本身亦具有巨大价值,例如机床行业的传统工艺——刮衍,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熟练的技术工人操作,这个步骤耗时费力。如果机器人的视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并普及应用,此项任务将是机器人担任的理想角色。显然,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满足了机床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对机床制造业反哺有极大帮助。

      据统计,目前我国市场上机器人总保有量接近一万台,仅占全球总量的0.56%,其中完全国产机器人行业集中度仅占据30%,其余均是从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意大利等约二十个国家引入。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自主品牌建设不足,因而发展壮大自主品牌及其自动化成套装备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政府实施了积极的扶持政策和大量的资金支持。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关键的变革期,仍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再进一步,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必将迈向一个全新的高度,步入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