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2024-02-21 工业品商城21
核心提示:高端装备制造并无明确的定义。广义而言,技术含量高且当前尚无法掌握的重型装备皆被视为高端装备。例如,前述的高科技船舶与海工设备,高档数控机床与尖端轴承、液压装置均可归类于此。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国产装备,装备中国”是几代人的理想愿景,据笔者观察,如今已有百分之八九十得以实现。回顾历史,我

     高端装备制造并无明确的定义。广义而言,技术含量高且当前尚无法掌握的重型装备皆被视为高端装备。例如,前述的高科技船舶与海工设备,高档数控机床与尖端轴承、液压装置均可归类于此。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国产装备,装备中国”是几代人的理想愿景,据笔者观察,如今已有百分之八九十得以实现。回顾历史,我国机械装备工业总产值于2000年首次突破1.44万亿元,此后逐年攀升,至2005年达到4万亿元,2010年更是激增至14.38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5%;此外,2010年总资产达10.4万亿元,“十一五”期间相比“十五”翻了一番,相当于5年时间再造出一个机械工业巨头。据统计,2009年机械产品销售额达到惊人的1.5万亿美元,超越所有竞争对手,成功荣登全球机械制造强国之首,国内市场份额高达85%。

     然而,有一种观点指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存在两大弊端,一者为“心脏病”,二者为“神经病”。就“心脏病”而言,飞机发动机便是代表。纵观民用航空领域,国产发动机的占比几乎为零,而军用发动机尽管我们必须独立制造,但仍需进口部分材料。至于“神经病”问题,则表现在机械设备中的控制系统、传感系统等方面。早在十年前,这些设备的核心部件基本上依赖国外进口,然近年来,我们已经成功开发出多个系统,如电站、部分化工企业的控制系统已开始采用国产产品;不过,在核电站的关键控制系统方面,我们仍然无法独自承担。目前,数控机床的研发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大部分依然限于中低端领域,尤其是精密控制系统与国外产品相较,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高端装备在整个机械制造产业中的附加值以及技术含量实在高昂。我们所讨论的高端制造业主要致力于这部分内容,由于自身技术尚未成熟,故不得不以高昂价格从国外引进。

     现如今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海外各国对我国的警惕之心日益加重。回顾改革开放初期,那时海外各国并未对我国怀有戒备心理,然而现在他们看到了中国创造力的惊人之处,因此现在高端技术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进行研发。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发展装备制造业,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尽可能争取所有可能的国际技术合作,引进并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持续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同时也必须坚守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

     就以汽车工业为例,存在着一个观点批评指责我们投资设立了许多合资企业,生产海外品牌汽车,从而压制了我国的自主品牌。我坚信,我们应对汽车工业合资进行客观且历史性的审视,而非全然否定。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确一直在致力于自主品牌的研发,上海、东风、红旗、跃进、黄河以及北京吉普,哪一个不是国产品牌?然而,随着国门的开启,我们的品牌无论是性能抑或是质量均无法与外国品牌竞争,几乎全部崩溃。引进外国产品与技术并开展合资项目,这让我们眼界开阔,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培养了人才,优化了管理,使得汽车工业得以蓬勃发展,我国的自主品牌亦能以此为基点重新起步。奇瑞的首席执行官尹同耀先生,便是在一汽大众的合资工厂积累经验后崛起。完全自我封闭的自主创新绝非明智之举。

  有人提出了三种创新: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即是我们中国首次独立研发出的新事物,诸如人工合成胰岛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则是初始采用他人的技术,经过学习掌握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更新,进而开发出新的产品。

何谓集成创新?乔布斯可谓集成创新的典范,苹果手机便是集成创新的产物,将无线通讯技术、触摸屏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有机融合。这便是集成创新。再如数控机床,它将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融为一体,构成所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综上所述,全然排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一切都自己从头做起的所谓自主创新或者过度依赖引进都是不正确的,都应引起警惕。这是我们在强调自主创新时必须铭记在心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曾经犯下这样的错误,例如在发展风力发电设备领域,有的单位足额投入支持自行原创,从头开始,耗费巨大成本研发出一兆瓦风机;而另一些单位选择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迅速推出1.5兆瓦风机,并进一步开发出3兆瓦、5兆瓦风机。结果,虽然自主创新的1兆瓦风机投入了大量科研费用,却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者超越。

  在燃气轮机开发方面,也存在类似问题。对于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能将其割裂对待,而应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如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体制层面,科技部负责科研,产业部门和发改委负责产业发展和项目规划,各自为政,缺乏有效协调。我个人认为,科技部应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基础科技研发,产业化工作应与产业部门紧密合作,具体落实可由产业部门主导。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