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器械装备自主创新刻不容缓

   2023-12-06 工业品商城29
核心提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邱贵兴表示,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900亿元,占比4%至5% 全球市场总量; 2010年达到1200亿元,增速高达23%。 2005年至2009年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7%。 有专家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医疗器械设备销售收入将翻一番。 未来几年,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邱贵兴表示,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900亿元,占比4%至5% 全球市场总量;  2010年达到1200亿元,增速高达23%。  2005年至2009年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7%。 有专家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医疗器械设备销售收入将翻一番。 未来几年,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发展潜力巨大。

  邱贵兴指出,不可忽视的是,我国高端医疗器械80%以上被国外跨国公司垄断; 我国大型医院国外医疗设备占比70%以上; 销售收入前10名的企业中,有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  7 栋房子。  50强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超过50%。 外资、合资企业已成为国内医疗器械设备市场的主力军,进口产品在我国销售市场形成垄断。

  在很多大医院,当患者需要进行骨科内固定手术时,骨科医生首先想到和使用的熟悉品牌都是进口产品。 一位临床医学专家曾在一次论坛上感慨:“我们国内大医院做常规骨科手术时,大大小小的设备大多是国外货,本土医疗产品只是输液管等一次性消耗品。” 还有注射器,要多少钱?” 有点难过!”

  北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人民医院创伤科主任姜保国以目前我国骨科器械的使用情况为例表示,目前国外骨科医疗器械大部分用于临床 应用程序是根据欧美种族设计的。 在临床应用中,解剖学与中国人的骨骼并不相符。  ,手术难度加大,手术时间延长,增加了医生和患者的风险。 但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高质量的骨科器械产品,我们只能被动地选择不完全适合患者的器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治疗的效果。

  除了市场上的垄断之外,进口产品在学术概念上的垄断也不容忽视。 邱贵兴院士表示,例如,全球骨科巨头美国Syndiss公司与国际创伤骨科界最具影响力的内固定研究学会强强联手,在器械产品和学术理论方面实施战略合作,建立 全球骨科领域的临床治疗培训。 中心推广和普及内固定研究会的创伤理念,让各地医院直接享受到国际最先进的医疗成果和医疗产品,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如今,只要涉及创伤的骨科学术界,都会应用内固定研究会的创伤理念,自然会使用Synthes公司根据其理念设计开发的器械产品。

  据了解,国内现阶段使用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大部分是复制仿制品,中高端医疗器械和设备80%至90%以上都是仿制品。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和进口产品的垄断,专家们不禁要问:“我们能造卫星,为什么不能生产接头和螺丝呢?”

   从我国医疗机械设备的发展来看,一些问题制约了自主创新的发展。 邱贵兴院士等专家指出,一是起步晚,基础差,技术人才缺乏。 起步较晚,导致技术沉淀和积累不足。 此外,装备自主创新对人才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精通材料科学、工程设计、临床医学的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医疗器械设计专业,而德国等发达国家则设有该专业。

  二是企业小、散、乱、无序、竞争激烈。 全国有大大小小的医疗器械设备企业1000多家,其中不少是小作坊、乡镇企业、家族企业。 企业规模较小甚至没有,但企业之间无序竞争十分激烈。

  三是企业急功近利。 一些企业主目光短浅,一味追求高利润、快回报,喜欢做“一锤子买卖”。 由于医疗器械设备利润较高,一些小公司的产品虽然不能进入大医院,但如果能进入小医院,利润就非常丰厚。 这样,小企业主很容易变得自我满足,不再费心或投资于研发。

  四是科技水平不够。 我国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遵循传统的生产模式。 很多产品属于低水平重复生产,技术水平仅处于中低水平,大部分产品是低端组装。 大多数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 国内厂商没有标志性产品,没有国际品牌,没有核心技术,没有竞争力。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