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消息,施耐德电气以6.5亿欧元成功收购国内中高压逆变器制造商北京利德华富科技有限公司。 至此,李德华福抢购热潮终于告一段落。 业内人士并没有太大的哗然,甚至有网友评论称“终于是施耐德电气了”。“终于”二字或多或少表明,人们似乎已经预料到了李德华福收购的命运。 确实,几年前,就有业内人士爆料称,工业巨头西门子渴望在Ledwerk上碰碰运气。 相信对莱德沃夫“示好”的企业不在少数。 在收购“敲定”之前,还有消息称施耐德电气正在与ABB一起竞购利德华福。 看来,利德华福这块蛋糕确实是让很多巨头觊觎的。
北京利德华孚作为国内知名的高压大功率逆变器企业,在行业中占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销量与国际知名品牌不相上下。 施耐德电气收购利德华孚不仅有助于其快速占领高压大功率逆变器市场,也有助于其全线产品在中国最热门的节能领域迅速占据市场份额。 施耐德电气预计,此次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将使2015年EBITDA增加2500万美元至3000万美元。这让人想起几年前西门子收购Robincom,大大增强了其在中高压变频领域的实力, 从而确立了其在国内中高压变频市场的绝对地位。 现在,施耐德电气的收购必将强化其高压变频业务,或许能够与西门子展开竞争。
民族企业的成败,永远牵动着中国自动化人的神经。 收购利德华孚虽然在意料之中,但仍然让有着民族情结的自动化人不禁遗憾。 我们希望更多的民族企业能够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走出去,而不是被收购。 然而,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
事实上,这样的收购在自动化领域并不罕见。 艾默生十年前以 7.5 亿美元收购了安盛电气等。 尤其是近期,各产业巨头纷纷宣布准备进行一系列收购。 据网上资料显示,西门子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勒舍尔公开表示,他可能不得不开始使用公司创纪录的现金进行并购,以应对连续三年下滑的销售业绩,并向股东保证他不会支付任何费用。 用于并购。 比平时多付钱。
一系列收购让人不禁要问,民族企业将何去何从? 我们常说要注重研发、拥有核心竞争力,但那些具有增长潜力或可能对外资企业构成竞争威胁的企业或品牌,往往很容易成为西方跨国公司并购的目标。 记者还记得今年年初,利德华孚董事长蒋继增采访他时所表现出的态度:“中国企业需要责任感和志向,需要把企业当作事业来对待”。不只是为了赚钱。立德华富或许也会是同样的命运,可惜我不是股东,影响不了它。” 现在看来,他当时或许就预见到了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