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兰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努力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 自动化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 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很容易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为此,在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完善促进装备自动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加强政策引导,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升级改造和创新发展。 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明确一批关系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的自动化技术重点研发方向。
同时,要根据装备自动化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的特点,建立以能做、能用、能销为目标的高效协同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加快装备自动化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的特点。 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提升装备自动化程度。 自主技术创新发展的动力。
要注重基础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升级,特别是根据市场需求,对劳动力经常短缺、适合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相关进口成本较高的产品进行自动化改造升级。 自动化生产设备。 对装备自动化水平依赖程度高等特点的行业,优先实施专项工程。 努力突破大型复杂系统的设计与验证技术,着力提升高端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以装备自动化技术为主业的大型企业 开发及自动化成套设备产品。
提高质量水平已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 为此,许晓兰建议国家将质量强国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员全社会瞄准世界先进质量水平,加快提升我国产品整体水平 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
徐晓兰还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正在制定的《质量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 我们从理念诚信、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监督管理、科技教育等方面,从宏观战略层面精心谋划,推动质量发展由繁荣走向卓越,经济发展由快到好, 国家发展由大变强。 国务院质量行政部门可以会同人事、财政等部门研究建立质量激励机制,设立国家质量奖。 对质量提升成绩突出的组织、质量管理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专家、质量控制工作突出的一线人员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