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集成技术和软硬件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信息集成、公共管理信息集成的应用日益成熟。 一般来说,信息集成是指为某种目标或某种特定服务而组织和管理信息的概念。 集成的核心是将整体资源作为一个大系统,采用技术手段进行集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有效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集成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完善可以带来两个方面的明显提升。 这两个方面就是信息的收集和整合。
一方面,随着相关软硬件产品的发展,信息采集方式越来越全面,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 同时,随着市场不断成熟,多种信息标准和通信协议不断融合,曾经困扰用户的数据通信标准化问题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
在这方面,数字仪器和无线数据采集解决方案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包括最近因物联网热潮而引起广泛关注的WSN等技术。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特定范围内信息的比较全面的组织和管理。 特别是相关RTU、远程数据采集软件等产品的完善,大大拓展了数据采集的范围,使其能够实现从车间层面跨越到跨工厂甚至跨区域。
另一方面,各层信息系统架构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上下层之间的周期和数据不再存在“脱节”。 这相当于打通了整个应用环境从上到下的数据流和决策流。 借助完整的数据库和多层次各司其职的软件系统平台,大量的数据信息可以通过处理及时转化为资源,为建立和调整提供依据 的决策。
上述两个方面正是节能环保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 事实上,一些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已经提供了完整可行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仅在中国,中控、亚控等多家企业就已付诸实践。
首先,要实现节能环保,需要保证能源消耗、排放等监测数据能够畅通无阻地采集,并通过信息集成实时、准确地上传到相应的系统平台,供企业或企业监测。 环保部门。
对于有节能环保需求的企业,涉及的数据采集范围可能仅限于工厂,也可能包括集团旗下多个子公司; 对于作为监督者和管理者的环境监察部门来说,范围就更大了。 其区域内的所有企业和工厂都是环境和能源消耗数据收集和监测的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收集到的数据全面、真实、有效,上面提到的各种信息化方案都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
例如,在亚控科技的环境信息化解决方案中,整个系统根据环保数据流的分类分为现场层、传输层、管理层三个层次。 现场层和传输层的软件组成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由于环境监测涉及的硬件种类较多,该方案充分利用了KingHMI和组态王软件在与硬件设备通信方面的先天优势,使各种信息采集方式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具有通信调试和 在线监控功能。
特别是对于环保监管部门来说,如果数据采集只采集结果部分,存在无法对企业进行全面监控的可能。 相反,必须采集现场过程数据,才能准确掌握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亚控的产品DataCollector嵌入到各种嵌入式采集模块中,面向所有底层监控软件,无数据写回。 并且采集的数据通过GPRS、VPN等网络直接传输,保证数据的安全、真实、可靠。
浙江中控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环保解决方案中的监控系统通过有线传输和无线测控终端(WNC)实时采集仪表的能耗情况; 对于不方便使用仪表的用户,还提供独立的输入接口辅助测量数据,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和实时性。
在保证数据采集的范围和质量的情况下,数据的处理和利用成为节能环保应用的另一个重点。 对于环保节能的需求,数据采集只是开始,数据的有效处理和利用才是体现效果的关键环节。
例如,如何从庞大而复杂的现场数据中提取出所需的指标? 如何准确评估企业能源消耗情况? 如何根据监管要求和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报警机制? 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寻找节能潜力空间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依靠信息系统的应用层或管理层来履行其功能。
例如,浙江中控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节能解决方案可以充分利用数据提供能耗监控和能耗分析功能。 在能耗监测方面,可按照地区、行业、工业产品三大主线,对综合能耗、GDP能耗、产品能耗、产值能耗、异常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 可以及时识别和发现能源消耗。 在能耗分析方面,提供多种形式的能耗统计和能耗分析图表,指导企业深化节能工作落实。
雪莲果科技的环保信息化解决方案还提供多种先进功能。 以报警功能为例,传统的数据报警是通过设置数据上下限来设定报警条件。 该方法缺乏对报警事件的描述,对于一些复杂的报警触发条件的设置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