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划,上海锁定新能源接入与控制、电力电子应用和核心器件五个重点发展方向; 智能变电站系统和智能设备; 电力储能; 智能配电网络和智能用户终端; 高温超导等待。 其总体目标是在国内率先建设三个智能电网基地,即智能电网功能示范与应用基地、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基地、电网核心设备产业基地。
根据规划,到2012年,上海将力争培育3至5家智能电网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规模500亿元左右、具有竞争力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
此前,江苏公布了《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年)》,明确以智能电网建设带动智能电网产业发展 智能电网建设要以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来推动。 2012年、2015年智能电网产业总产值分别超额完成1500亿元、3000亿元的目标。 在各地市政府中,5月7日,浙江省温州市发布了电气行业发展新规划。 该市计划两年内建成“国际电气城”,产值1000亿元。 此前,河南省平顶山市公布了“中原电器城”建设蓝图。 江苏省扬中市也提出了建设“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基地”的具体目标。
记者采访一位电力行业专业人士时,他担忧地表示,目前智能电网的概念尤其是标准还很模糊,地方政府的行动也显得马虎。
5月19日,记者在航天科工重大智能电网项目论证评审会上会见了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总主任白晓民。 白晓民表示,智能电网各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标准建设,部分标准已成为企业标准,预计2010年全面完成。
此前,白向外界透露,我国已全面启动智能电网试点,国家电网第二批16个试点项目正在进行中,并将增加新的项目内容。
早在2000年,清华大学陆强院士就提出了数字电源系统的概念; 2003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周晓新院士提出利用分布式计算对整个电网进行实时仿真。
然而,到目前为止,智能电网的准确定义以及电网智能化程度的衡量方法还没有标准。 每个国家对未来智能电网的愿景都有自己的侧重点。 美国智能电网概念旨在建立一个安全、自我修复的电网,集成先进的通信、计算和电子技术,以满足未来的电力需求。 欧洲智能电网的概念定义主要集中在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大规模利用。
近日,国网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帅俊庆表示,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特点与欧美不同。 其独特挑战是保证超大规模、特高压等级、特大输电能力输电网的“清洁、安全、自愈、经济、互动”运行。 白晓民呼吁,虽然国家电网内部有工作组,但国家层面还没有标准化工作的组织机构。 他希望尽快成立由用户、电力公司、制造商组成的工作组,协调相关工作。
面对各国公布的天文数字电网投资计划,任何有抱负的企业都不想错过智能电网的“盛宴”。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向记者透露,“前几天,日本企业找到我们,要求我们向他们通报有关智能电网的消息。”
另一方面,美国人起步更早。 去年7月,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能源部长朱棣文莅临国家电网,详细了解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研究和工程建设方面的成果,并与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就特高压、清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能源和智能电网问题探讨中美清洁能源合作机遇。
尽管美国和日本觊觎中国智能电网市场,但迄今为止,中国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规划尚未问世,由此可见智能电网的吸引力。
传统电力制造商已经做好了准备。 例如,GE、西门子、ABB等都尝试在电网中引入现代控制系统以及智能变电和储能设备。 世界IT巨头谷歌在信息领域延续了他们的风格。 早在2008年,它就宣布携手通用电气进军智能电网行业。
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一“未来世界”的业务。 “我们的目标是在电力行业再造一个中兴通讯,预计十年后,成为规模超百亿的智能电网产业集团。” 航天科工总经理谢伟良告诉记者。 谢还向记者透露,智能电网是航天科工确定的三大军民融合工程之一,要抓住智能电网万亿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