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企业处于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中,进行跨区域的研发、生产和交付。 而且,客户的需求比以前更加苛刻,这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个性化需求导致产品多样化,不断变化的需求要求企业快速上市,产品生命周期短。
与此同时,制造商不能再忽视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和气候变化问题,市场和客户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开始改变行为,包括购买行为。 许多制造商将在整个制造和供应链中实施财务和社会责任计划,而协同制造将加速这一过程。
因此,制造企业必须依托信息化、自动化等先进科技,通过客户、供应商等合作伙伴的早期参与,实现客户、供应商、制造商的协同工作,从而有效利用分散的资源,提高效率。 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制造能力。
基于企业自身在价值链中的角色,对关键业务流程和生产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包括建立协同IT架构、业务流程管理服务、实时业务战略管理工具、各职能部门 应用管理软件、生产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制造企业的响应能力、灵活性和盈利能力。 在首届ARC自动化战略与最佳实践论坛上,ARC咨询集团中国区经理董继新为中国制造业用户阐释了这样一个概念——协同制造。
ARC咨询集团中国区经理董继新表示:“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同步和管理业务流程的能力。在协同制造模式下的现代制造企业中,合适的人、合适的设备、合适的设备 可以在正确的时间获得信息并帮助做出适当的决策或操作,并且同步多个业务流程和资产生命周期以提高操作效率。”
董继新表示,随着以人和设备为核心的协同工具快速增多,全球正迎来第二波CMM热潮。 协同制造帮助企业培育协同文化,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确保工厂/企业应用解决方案逐步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实施,并将实施的应用解决方案升级为协同管理,实现企业卓越运营。
据悉,近两三年来,随着这一需求在制造企业中越来越重要,协同制造也越来越被更多制造企业所接受。 传统的生产执行系统(MES)模式也发展为现代制造运营管理(MOM)模式。 ARC 从三个角度看待制造中的协作,每个角度都可以从内部或外部角度考虑:产品/过程生命周期、产品与客户和零件供应商的协作设计、产品制造过程的设计和优化; 供应链,管理生产内外的材料、组件和库存流程。 制造商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供应商或运输物流服务单位合作。 企业运营:协作管理从业务系统到指定或外包生产工厂的制造工厂的调度、优先级排序和订购流程。
协同制造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运营和管理,而且在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能源是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能源成本实时监控系统,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能准确地将能源成本计入产品成本。 集成到企业管理系统或过程控制系统中的比例不高。
自动化技术是实现高效能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采用能源管理与过程控制协同平台,打破能源管理系统与过程控制的壁垒,提高过程控制系统中能源消耗的可视性,将能源消耗与生产成本清晰挂钩,实现企业能源消耗成本核算 单品,将能源管理优化作为系统控制优化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