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现代装备制造业中,工艺难度最大,安全要求最高。上海电气重工集团副总裁朱根富告诉记者:"在国家积极发展核电的政策指引下,上海电气已成为国内核电设备领域综合度最高的制造基地."截至目前,承担的核电设备订单已超过200亿元。其中,核岛的主要设备蒸汽发生器的订单占国内订单的50%,反应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订单占100%。
由于核电站的碳排放量几乎为零,积极发展核电可以为我国现有的能源供应结构注入更多的“清洁因素”。2。中国核电的加速发展,给上海装备制造业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
去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不到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2007年11月,国务院批准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核电发展战略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原来的“适度发展”转变为“积极发展”。《规划》发布后,我国新批准的核电项目是前20年的2倍多。目前在建的核电站占全球在建项目的30%,去年新开工占全球的60%。
2007年公布的“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力争达到4000万千瓦”。不过,据业内专家和相关人士透露,国家调整现有规划只是时间问题。。人们普遍认为,上述数字将增加到7300万千瓦。据估计,在未来十年左右,中国将投资约4000亿元核电设备,其中国内企业将面临至少3000亿元的市场空间。。
核电站的电设备一般分为两部分:“常规岛”和“核岛”。。“常规岛”设备主要是汽轮机和汽轮发电机等,生产技术与燃煤电厂类似。2。隐藏在混凝土堡垒深处的“核岛”设备是能量的来源。主要设备包括运载铀燃料棒、核反应控制棒和反应堆内部构件的压力容器、传导裂变能的蒸汽发生器和稳定系统压力的压力调节器。装置和促进冷却水循环的主泵等。。
“核岛”内承压容器壁厚达240毫米,容器最大高度超过22米,最重达600多吨。2。钻削、切割、组装、焊接这样一个巨大的东西,精度必须控制在百分之几毫米之内。要想消除一切隐患,确保核电站40—60年的使用寿命,就必须展现“刺绣”的力量。期间的安全操作。
上海电气临港重型装备基地就是为此而诞生的。2005年以来,上海电气集中力量,握紧拳头,在临港和闵行两个基地投资60亿元,打造世界一流的核装备制造基地。。去年底,临港基地全面投入使用。目前,临港基地二期扩建也已启动,预计未来几年产能将翻一番。
临港基地的水平,从“数字化工厂”的建设中可见一斑。朱根富说:在过去,一个这样规模的工厂,很容易就能创造出一个几千人的大工厂。。现在,这里只有一百多名生产工人。。他说:“核电设备制造需要发展先进技术,但对于一线工人来说,先进技术的实现依赖于设备自动化、数字化的有力帮助。。”。
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实力”提升,上海电气的临港重型装备基地在建设“世界一流工厂”,以及建立核安全文化和先进的企业文化等方面都要面临挑战。。核电设备制造强调技术,但更强调全过程的严格管理和全体员工的质量文化。
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四个凡是”的工作要求,已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根据核电质量保证体系,每个过程至少要面临三个监督。必须记录所有操作。难怪当产品交付时,光是质量文件就有几百份、几万页。
执行如此严格的管理制度,却强调和谐的氛围:在新产品的开发中,即使员工犯了重大错误,只要不是他们的责任,一般不会追究他们的责任。“不重处罚”是核安全文化创建的理念之一,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掩盖错误,从而避免更大的隐患。“出了问题,首先要从制度、流程、管理等方面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明确改进措施,举一反三。“朱根富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