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变频驱动技术优秀,目前世界上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近几年新开发的地铁、轻轨列车几乎都采用交流变频驱动技术;用于交流传动系统的三点式逆变器已在德国和日本得到应用。1993年,由该方案制成的数千台IGBT三点式逆变器在德国轻轨电车上使用。
据有关资料介绍,g to逆变驱动装置的效率比同容量的斩波控制DC驱动装置高6 ~ 7%。如上所述,变频驱动技术在城市交通车辆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因此,在电子工业的“九五”计划中,我国电子工业部已将变频传动为代表的节能技术列为发展重点之一。1996年,AC4000交流传动电动机在我国研制成功。目前地铁车辆在750VDC系统下每台牵引电机的功率约为90 ~ 160 kW,所以由600 ~ 1000 A/1200 V IBGT组成的三点变频驱动系统,已经达到了要求的容量。为了跟上国际先进发展趋势,节约能源,经济合理,最终确定了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传动方案。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总工程师辛耀忠博士认为,信息化必须与业务紧密结合,这是信息化成功的最根本前提。现在很多行业包括电力行业都是搞纯信息化的,这种信息系统的成功率很低。对此,辛先生表示:“我们负责的几个任务之所以能收到好的效果,是因为它是生产中的一个环节。我们只是引入先进的IT技术和IT理念来逐步完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为了提高集团的整体竞争力,大多数电力公司在业务和管理上实施了集团整合和改革。在这种以大集团为主体的格局下,许多现有的电力信息网络也在经历着从垂直分割到整合的发展过程。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中,更需要考虑如何将信息化与业务紧密结合。对此,一些专注于电力行业的信息厂商也有自己的看法。去年年初,H3C提出的“IToIP”解决方案旨在通过统一IP技术实现存储、通信和计算资源的集成和统一管理与调度。在“集成”的前提下,突出应用,目标是“信息效益”最大化。事实上,虽然信息系统在电网运行监控、实时电量采集、潮流分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电力信息化的应用仍需进一步完善,应用的关键在于对“信息化效益”的理解。比如“负荷预测”等应用项目,解决的就是模糊控制和模糊决策的问题。通过它,可以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电力,这对供电规划非常有价值。但是,现有的网络设备和历史数据记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负荷预测系统的条件。不是技术上做不到,主要是认识不到位。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
著名信息安全专家冯登国教授表示,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困难而又必要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速度和容量越来越大,宽带IP网络的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必要和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流速快,又采取了安全措施,普通用户很难感受到。于是,各国专家都在积极探索:在什么模式下才能保证宽带IP网络的安全?
电力行业的安全也不例外。辛耀忠博士认为,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给电力系统带来了严重威胁。如今,调度中心、发电厂、变电站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越来越频繁,这对电力控制系统和数据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目前,通过厂商在安全领域的不断R&D和投入,大量安全新技术逐步应用于电力企业,这也形成了2006年电力信息化的一大发展方向。如千兆状态检测防火墙技术、虚拟防火墙应用技术、IPS深度入侵防护技术、EAD端点接入技术、MPLS VPN技术应用、日志审计和流量控制技术等等。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深度防御来自内部系统、网络边界、厂站的安全威胁,还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优化信息安全运维流程,规范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但另一方面,安全问题永远不能“高枕无忧”。我们可以看到微软、英特尔、H3C……...面对安全问题,传统信息厂商开始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与越来越多的IT厂商结盟,实现软硬件的有机融合,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
近二十年来,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冲动到理性。随着对信息化认识的深入,很多企业已经走出了以前“一次性购买、顶层配置”的误区,在需求方面坚持“够用就好”、“适当预见”,而不是“应有尽有”。企业在资金投入、投资结构、采购标准等方面越来越趋于理性。他们在应用实用原则的同时追求更具成本效益的采购方案,并特别关注应用性能和未来的升级需求。
对此,辛耀忠博士表示,在信息化建设中,建设什么样的系统一定要考虑自身行业的情况,不要因为IT行业流行什么就被一些厂商误导。辛耀忠博士提到了前段时间流行的集中式业务系统。“这个制度可能适合银行业,但不适合电力系统。”他说,电力调度系统最终成功抵制了所谓的“高度集中”,仍然采用分布式互联的方式。其实对于厂商来说,只有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夸张点说,如何保护客户的利益,已经成为我们每个工作人员潜意识里的思维方式。”H3C的一位研发人员对此也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