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信息系统是“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先进管理思想的引入,为企业管理打造了一个全面集成的管理创新平台。该系统主要由四级ERP系统、MES、物流支持系统(LES)、检验检测系统(QS)、设备管理系统(MRO)、先进计划与调度系统(APS&ALS)等支撑系统组成。
在广度上,系统提供了计划、财务、成本、采购、物流、生产、销售、技术质量、设备资产等专业化生产经营业务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深度上,该系统利用接口和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业务流程驱动,将该架构中各系统的运行和控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各种信息能够实时、准确地传递和反馈。由此,马钢信息系统在股份公司的规划下,初步实现了控制与执行、生产与营销、财务与业务、产品技术质量与标准成本管理、质量设计与检验判断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为了低成本、高效率地向客户提供定制产品,必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整体优化资源,努力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大规模定制对促进我国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日益多样化的产品规格和个性化的订单要求,马钢需要加快市场响应速度,实现低成本运营。因此,马钢结合ERP系统建设引入了先进的计划与生产线调度系统(APS&ALS),构建了产销一体化管控的信息平台,与客户需求、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制造相协调,实现了从计划、订货、生产准备、生产组织、加工制造到产品交付的产销一体化过程控制和整条生产线的资源规划优化,实现了生产组织与销售、物流、财务、成本、技术的全程化。
首钢搬迁调整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从集中在北京石景山地区转向多区域;二是钢铁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从优秀人才生产转向高档板材和精品优秀人才;三是在建大型钢铁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四是改造传统矿产资源生产,最大限度满足钢铁生产需求。
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搬迁调整的目标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首钢必须根据板材生产管理的特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根据多行业、多法人、多投资主体的特点,建立高效的管控体系;通过信息平台的有效支持,实现资源规划的集中化、各实体经营的柔性化、各部分的协同化、各实体专业管理响应的高效化和各级决策的科学化。
近年来,济钢决策层审时度势,及时将推进信息化战略调整为带动信息化战略,提出了以全面整合、整体推进为主要内容的“大管控”思路。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融合中,济钢重点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通过管理流程的持续改进和信息数据分析挖掘,规范管理流程,全面掌控运营绩效,持续提升运营水平,实现企业高效运营,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支持。二是与生产流程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过程设备的过程控制,实现各领域管理信息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线和管道的控制水平和劳动效率,实现整体集成,对提高企业整体集约化管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信息化驱动战略以来,市场信息化、检验检测信息管理系统、智能远程集中计量、能源管控中心、路企直联等一批信息化项目相继投产,形成了以信息化为主线、产销一体化、金融业务一体化、管控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经营一体化管控模式。
对此,济钢有以下三点经验:一是在信息化战略实施之初,济钢建立了统一领导、专业管理、权责明确、协调推进的信息化战略管理模式。其中,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是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的根本保证。第二,管理制度的配套实施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第三,信息化建设总是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产生共鸣,这是信息化工作的价值所在。
近年来,TISCO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之路,先后实施了信息化系统、能源数据采集信息系统、能源环境监测中心等信息系统。
TISCO信息化项目是国内钢铁企业中范围广、流程复杂、同时实施项目多、技术难度大的项目。TISCO信息化按照五级架构建设,实现了ERP系统、MES系统、质量计数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硬件集成、网络建设、机房建设、门禁管理系统等的稳定运行。数据挖掘和功能优化相继进行,完成了矿山公司数据仓库(BW)、设备管理(PM)、整体ERP、质量盘点系统等项目。
在TISCO,节能和环保、自动化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和相互促进的。在各种节能技术和措施中,先进的控制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最基本的配置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和推广,2008年TISCO节约标准煤3.5万吨,吨钢综合能耗、新水耗、粉尘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3.6%、20.8%、17.3%和11.1%。
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融合,要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长远看,着力推动工业发展。宝钢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方面的经验是,要贯彻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化应用目标。
自建厂以来,宝钢在建设钢铁产品生产线的同时,完成了工艺设备和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实现了从各种过程控制系统到公司级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了“集中一致”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高效集成。
纵观宝钢的发展,管理创新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同时,宝钢在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孵化和培育了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化能力。
宝钢始终坚持信息化与工程同步的理念,坚持信息化创新与企业管理创新同步、配套的原则,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局面,探索出一条从现场到市场、从制造到管理、逐步发展完善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