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方面,中国和美国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和同样的需求。中国也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来突破能源和环保的瓶颈,甚至希望通过发展新技术与欧美并驾齐驱,占领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制高点。
东方早报:智能电网规划提出了2008-2030年的“三步走”战略。其中,2010年初步建成电网高级调度中心。这看起来离我们很近。但最后两步——“2020年建成初步具备智能化特征的数字电网,2030年建成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电网”,似乎有点遥远。很多人都很关心,为什么时间点定的那么远?
帅峻青: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智能电网是传统电网与全社会新能源发展模式和新能源利用模式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过程。电源、电网、客户都无法单独实现发展目标。需要统一标准、协调步调、建立模型等的事情很多。因此,世界各国、各组织普遍将远期时间点放在2030年。
但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决心在2020年左右实现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这与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和中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密切相关。我想我们也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积极调整我们原来的计划,加快实现智能电网的步伐。
东方早报:颇有意思的是,我国高层决策层已经明确提出了发展“智能电网”的设想,但如何才能正式开始实质性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有没有一个标志性的开始?目前我国“制定智能电网标准和互联互通原则”的工作进展和程度如何?另外,上海和广州是否如外界所说,被视为智能电网试点?
帅峻青:正如我刚才所说,智能电网的发展涉及到电网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和用电的各个环节,覆盖面非常广。我认为中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从2007年就开始了。当时,在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的部署和大力支持下,华东电网公司开展了以传输网为突破口的高级调度中心项目组的研究和探索。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开始。
《2009输电技术国际会议宣言》是国家电网公司明确建设智能电网战略目标并全面启动这一进程的重要标志。
我认为试点项目将是全面的。比如应该有新能源大规模出口地区试点,新能源大规模进口地区试点,输电网试点,配电网试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虽然国家电网公司的详细方案会在7月份正式布局,但相信试点不会集中在个别城市。当然,我知道上海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智能电网的建设,上海将是试点,应该是重点。
东方早报:目前国内对智能电网发展的招商引资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投资拉动1万亿,有的说拉动4万亿。所以在你看来,能有多大的拉力?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呢?
帅峻青:建设智能电网是一项长期战略。我认为整个智能电网的投资是巨大的,需要万亿美元的投资规模。也可以参考美国的投资规模。这是一个国家能源行业整体转型升级的宏大工程,国家发改委也准备将智能电网纳入新能源发展规划,因此其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是巨大而持久的。
华东和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迫切需要率先转型升级,在全国科学发展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据我所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亲自领导上海的新能源开发项目,江苏也将很快建成一个1000万千瓦的风电场。因此,我对华东和上海的新能源和智能电网产业将发挥的积极作用充满信心。
东方早报:智能电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那么国内有哪些相关机构在做这件事呢?国家电网和我们华东电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帅峻青:正如您所说,智能电网确实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发电、制造、设备、科研、建设、运营等电力行业几乎所有专业单位的参与,还需要政府和公众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需要政府的领导和政策支持,还可以推动以互联网经济为特征的其他相关产业和服务的大发展。
因为我们觉得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为满足全社会突破气候、能源、资源、环保瓶颈,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宏大发展愿景。包括电网发电、输电、配电、销售各环节技术和管理的共同创新发展。智能电网的实现将支持和促进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新能源开发方式和新能源利用方式的进步。
我们感到,作为传统产业的电力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社会行动中,将面临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机遇。在这个机遇中,电网行业是重要的先行者和驱动力,全面改造输配电网各个环节,与清洁能源、环保产品、互联网经济融合推广,整个电力行业将在这样一个全社会行动中成为朝阳产业,提升先进制造业的能级,引领和推动新社会。
东方早报:我们知道,华东电网从2007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启动智能电网研究。那么,这两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主要研究成果有哪些?你认为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的难点在哪里?
帅峻青:华东电网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智能电网的研究。主要成果是通过研究,认识到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方向,并以我们的先行先试成果为国家电网公司明确将坚强智能电网作为未来发展战略做出了贡献。
其次,鉴于华东电网面临的最突出需求和UHV“三中”联网(华东、华中、华北)的发展前景,我们选择提高大电网控制能力作为坚强智能电网探索的起步方向。2008年,华东公司以先进调度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启动了第一期项目组工作。项目组有四条主线,即高级调度中心建设、多适应性电网规划优化系统研究、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和企业统一信息平台建设。
四条主线相辅相成,多自适应电网规划优化为高级调度中心设计强网架结构;数字化变电站是高级调度中心的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单元;企业统一信息平台整合了先进调度中心和企业管理的信息资源,形成一体化、全方位的企业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