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来中国制造业的转移趋势

   2023-01-10 工业品商城72
核心提示:为了摆脱被动参与国际分工的局面,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制造业也在努力寻找突围之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正面临着“别人买的我们不买”的绝佳机遇。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缺乏核心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不可承受之重。例如,由于RD投资不足,约80%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品,如航空设备、精

为了摆脱被动参与国际分工的局面,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制造业也在努力寻找突围之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正面临着“别人买的我们不买”的绝佳机遇。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缺乏核心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不可承受之重。例如,由于R&D投资不足,约80%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品,如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和工程机械依赖进口。缺乏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增长迅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制造业第一”的神话,却只能沦为“世界打工仔”。获取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成为我国企业家的夙愿。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为渴望获得技术的中国企业家打开了一扇“窗户”。通过股权合作并购欧美实体,共享其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是扭转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链中的不利地位,增强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有效途径。

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司长孔令龙曾指出,能源矿产、先进制造业、境外高科技和智力合作、对外基础设施合作将是企业跨国并购的重点领域。截至2008年底,中国企业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已达1500亿美元,涉及170个国家和地区,过去5年年均增长70%。

就民企而言,万向收购德尔福,华为收购马可尼,都显示了中国民企向海外出击的勇气。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7年底,已有80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了海外直接投资。

“没有成为烈士的勇气,就不可能成为先锋。”通往海外M&A的道路既不是捷径,也不是坦途;这里有陷阱、泥潭,可能还有万劫不复的深渊。如何解决“从小到大”后的“消化不良”问题,跨国M&A中的文化冲突、人员冲突、税收、环保、安全等问题成为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尽管跨境M&A之路并不平坦,但中国企业并没有退缩。以TCL为例。虽然其M&A战役经历了“滑铁卢”,但李东生对其国际化战略并无悔意。在总结M&A的五年之路时,他感慨道:如果没有跨界的M&A,TCL的彩电业务可能还在产业链的最低端;没有跨界的M&A,去年的TCL通讯早就像其他手机同行一样被彻底洗出市场了;如果没有跨国并购,TCL可能无法度过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