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是我国船舶业的瓶颈

   2022-12-19 工业品商城153
核心提示:发展趋势来看,船舶电子技术正朝着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随着用户对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船用电子产品的制造正逐步向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鉴于舰船电子技术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考虑到其对海军装备和民用海上航运业发展的双重作用,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和支持大型军工

发展趋势来看,船舶电子技术正朝着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随着用户对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船用电子产品的制造正逐步向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鉴于舰船电子技术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考虑到其对海军装备和民用海上航运业发展的双重作用,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和支持大型军工企业进入海上电子产业。从市场规模来看,目前世界船舶配套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230-250亿美元。在船用设备中,价值相对较大的设备基本是:柴油机、发电机组、螺旋桨、辅助锅炉、甲板机械、操舵系统、导航与测量系统、舱室系统、辅助系统、安全救生系统,其中船用电子产品价值约占15%。其特点是产品种类多,用户分布广,流动性强,对价格和服务要求高,但对每一种船用电子产品的需求都是有限的(不包括船舶改造,全世界大大小小的船舶每年约有10000艘新船建造)。虽然船舶电子产品整体市场规模不是很大,但对船舶工业影响很大,尤其对中国船舶工业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瓶颈。

目前,船舶电子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丹麦、挪威、美国和加拿大,以及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市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欧美,生产和市场分布不平衡。

它是欧洲现代航运业和现代造船业的发源地。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强大的造船工业和船舶配套工业体系。近年来,虽然世界造船中心已经转移到东亚,但欧洲仍然拥有强大的船舶配套能力,在船舶配套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约占世界市场的一半。目前,船用电子产品高端市场主要由欧美国家控制。鉴于舰船电子商用技术在支撑欧美海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民用舰船电子系统和技术受到欧美海军高层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推动。

日韩厂商专注于中低端市场,可以提供一系列产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造船产量达到1750万吨时,已形成技术水平较高的配套产业门类齐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设备制造国。目前日本造船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8%。日本主要是通过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对国内企业实施适当保护,逐步整合造船配套企业,按照专业分工形成集中生产优势,加强协调,才能大幅提高造船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韩国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几乎所有船只都使用进口材料和设备。到80年代,韩国在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积极推进船用设备的国产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进口,促进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目前韩国造船设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0%。

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对船舶配套设备的需求,包括对船舶电子和导航设备的需求。目前,我国常规船舶的国产设备实际匹配率仅为30%左右,高技术船舶的国产设备实际匹配率仅为20%左右,尤其是高附加值的船舶电子产品国产化率不足10%,这与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反差。目前全球每年对船舶电子设备的需求接近300亿人民币,其中中国的造船和修船市场每年可为船舶电子设备提供近100亿人民币的市场,但90%被进口产品垄断。

船用电子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是我国船舶工业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国内船用电子产品厂商主要以低端市场为主,主要代理国外产品,自主创新少,提供单一零星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产品技术性能、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甚至一些关键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用设备和部件国内无法生产,不得不依赖进口。目前国内能自主研发的产品只有磁罗盘、陀螺罗盘、计程仪和测深仪,只能在部分国产舰船上使用。从服务方面来说,国内大部分配套工厂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去建立一个全球化的售后服务网络。总之,我国国产船用电子设备存在核心技术缺失、无品牌、无国际销售和维修网络、产品单一、技术起点低、系统性差、技术落后等突出问题。基本上还在学习和跟进阶段。在引进国外技术方面,江苏、上海、辽宁、山东等地也引进了一些国外厂商,或者进行了合资,但大多是非核心技术和产品。在雷达、GMDSS设备、自动驾驶仪等方面。,由于少数海外发达国家的电子和导航制造商相对垄断,他们普遍不愿意签署专利转让协议,这使得中国引进船舶电子技术相当困难。

船舶电子产品能否进入船舶配套系统取决于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和服务网络等因素。船舶电子产品研发完成后,首先要通过船级社的认证。如果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通过国际知名船级社的认证,如中国的CCS、英国的LR、美国的ABS、法国的BV、德国的GL、挪威的DNV、日本的NK、韩国的KR等。通过认证的产品还需要努力开拓市场,通过用户的不断使用,逐渐得到客户的认可,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同时,是否有网络维护服务保障也是航运企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产品质量过硬,但没有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很难打开国际市场,进入大型造船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全球服务网络不完善,影响了自主品牌的推广和国际市场的拓展。

就船舶电子产品配套工艺而言,一般由船东提出选型要求,船舶设计单位根据船东要求在设计时加以考虑,提出配套产品的厂家名单。造船厂在制造商名单中选择供应商进行采购和安装。因此,配套产品的供应商需要由船东、船舶设计单位和船厂三方协商确定。船舶设计单位和船厂可以对选型提出建议,但主要决策权在船东,船舶设计单位往往由船东指定,船厂选择。国内一些企业利用自身已建立的品牌效应和服务网络,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占领市场,逐步培育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实现自己的网络服务功能。相对来说,这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入门容易的方式。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