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亿航田凯电子有限公司的展厅里,记者看到了一块这种真空压力表。压力表有一个直径为26厘米的圆形表盘。表盘上有两圈刻度,分别是黄色和白色,表盘上有两个长短针。短指针的指示区也是黄白相间的。“当短指针指向黄色时,读取长指针指向的黄色数据;当短指针指向白色时,读取长指针所指的白色数据。”参与压力计研制的工程师张馨指着压力计说:“太空处于真空状态。当宇航员出舱时,压力计也暴露在太空中。因此,它的测量范围必须非常大,能够显示空间中不同的压力情况。”
据了解,真空压力计是中国航天有史以来使用的最大的机械仪器,以前使用的仪器还不到真空压力计的一半大。为什么要把压力表做这么大?“这是为宇航员量身定做的。”张馨解释说:“在出舱之前,宇航员通过头盔上的目镜观察外面的世界。为了便于宇航员观看,仪器特意放大了。”
但是仪表越大,指针越长,就越难把握其精度。而且在经历了火箭高强度、高频率的振动后,压力表必须能够达到各种精度指标。为了研制这种压力表,张馨花了两年时间,经历了无数次试验,终于成功制造出这种外形尺寸最大、试验量级最高、技术性能指标要求最高的压力表。
研华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控制计算机领域的企业。自1983年成立以来,研华科技一直致力于为工业计算机和自动化市场开发和生产高质量、高性能的网络平台产品和服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研华已经位居全球工控计算机市场第一。这是研华的骄傲,也是中国民族品牌的骄傲。
工业控制与自动化技术不仅在传统的工厂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其应用行业也在不断扩大。这种应用的延伸,反过来又推动了传统工业控制技术的发展。如今,在轨道交通行业,变频、节能、计量检测、SCADA、网络通信、信息化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面对新内涵、新外延的工控新市场,研华科技提出了“深耕工业”的市场策略,锁定重点工控应用行业,深挖行业创新需求,赋予新的产品设计理念,提供精致的工控新品。轨道交通行业成为研华科技“深耕行业”的重点行业之一。
深耕行业的基础无疑是要有硬产品,能满足特定行业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发展迅速,包括铁路电气化改造、新线建设、客运专线建设、大中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等。轨道交通的发展需要最新的技术和最好的产品,工业计算机领域也不例外。具有战略眼光的研华科技从一开始就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积极参与其中,并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工控产品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主要包括信号系统、通信系统、主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P-SCADA)、环境监控系统(BAS)、火灾监控系统(FAS)、乘客信息引导系统(PIS)、自动售检票系统(AFC)、车站屏蔽门工程等九大系统。这九大系统对工控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很难很好地满足其中的一个,更不用说全部了。所以业内还有一种说法,突破九大系统的技术难关,就像试图登天九天,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我们惊讶地发现,近年来中铁铁道部的几个典型项目,如六大干线提速、大秦重载、青藏铁路等,都使用了研华的工控产品。我国首条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铁路将于今年8月1日投入试运行,包括旅客信息引导系统、信号系统和主控系统。平台部分全部采用研华产品。铁道部选择的几家计算机联锁系统集成商都使用研华的工控产品。
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研华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例如,AFC);在改造上海1、2、3、4、6号线,北京13号线和1、2号线;北京、北京、南京1号线的环境监控系统(BAS)和消防监控系统(FAS);北京10号线,广州3、4、5号线,深圳4号线,上海2、3、4号线,大连快轨线P-SCADA;沈阳一号线、长春一号线、天津一号线(津滨快铁)乘客信息引导系统(PIS);北京10号线、广州4、5号线、深圳4号线主控系统;北京10号线和上海4、5号线的屏蔽门系统;以及所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信号系统和70%以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通信和列车控制系统。
在轨道交通行业应用的九大工控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有技术难点和个性化需求。要满足各个系统的要求,就要在产品层面进行创新。研华科技及时确立了产业深耕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理念,为其在轨道交通行业的产品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号统是挥列车运行的系统,主要包括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微机监控系统和联锁系统。信号系统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包括调度中心子系统、电务维护子系统、通信网络子系统和车站子系统。信号系统的核心系统是联锁系统。联锁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实时性决定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轨道交通联锁系统对工业计算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两台机器运行10年没有任何同步故障和错误,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针对客户稳定性高的要求,研华开发了两款工控产品PCA-6004和PCA-6008,专用于低人工消耗、无风扇主板的轨道交通行业。这套IPC-610完整系统方案已经在铁路现场论证了10年,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青藏线、大秦线、六大干线提速等铁路项目,以及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这些应用已经被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