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促使示波器厂商的市场策略发生变化。示波器,尤其是低端示波器,已经逐渐从直销转向渠道分销。泰克和福禄克在中国建立了广泛的分销渠道,以确保其低端产品的市场推广。国内RIGOL公司也把分销作为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在升级制造工艺以降低低端仪器生产成本的同时,制造商计划将低端示波器全面推向分销市场,通过众多分销渠道覆盖客户,同时将支持分销渠道开展仪器租赁服务。许多制造商,如安捷伦,利用总线技术在仪器联网方面的优势,推出了多种服务器版本的附加软件,通过授权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
比如一个比较大的公司,可能需要几十个不同型号的示波器,很多额外的测试软件其实都是一样的。此时,公司可以通过服务器的方式将这些软件集中在一台服务器上,通过为每个软件购买多个许可证,所有的仪器终端都可以享受所有的软件服务。当然,这里的软件是可以下载到仪器上的,下一个用户能否拥有该软件的使用权,可以根据当前该软件的即时使用次数和许可证数量来判断。鉴于公司可以有效调度某个软件的同时使用,一般来说,对于100台左右的仪器网络,一个软件只需要购买不到10个许可证就可以满足全公司的使用需求,无疑节省了大量的软件成本。此外,单台仪器还可以设置许可时间,在本地下载软件,然后断网独立使用。此限制受许可时间的限制,而服务器上的许可在许可限制时间内不再有效。当许可证到期时,它将再次有效。这一独特的方案对新仪器租赁将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仪器租赁业务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已逐渐成为一种市场趋势,并演变成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每年30%的仪器需求由租赁公司满足。东方集成联手日本巨头欧力士,另一巨头美国易莱初采取在中国开设分公司的方式,利用其丰富的仪器资源在中国市场开展仪器租赁业务。对于很多专业的电子测试仪器,起步公司很难承担购买成本。测试支持通过仪器租赁提供。当它成长的时候,自然会优先选择熟悉的仪器,当它成长的时候,就会成为仪器厂商的潜在新客户。可以说仪器租赁业务是小公司、租赁公司、仪器制造商三方共赢的模式。看到这个机会,安捷伦、泰克、福禄克、安立等公司纷纷支持仪器租赁业务的发展。即使在成熟的欧美市场,70%的测试仪器需求仍然是通过购买实现的。
对于本就不强的国内电子仪器行业来说,仪器租赁进一步压缩了其成长空间。首先,很多工程师选择国产示波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价格低,但性能只能适当选择。需要的时候租一个完全可以满足需求的大厂产品,无疑是很有诱惑力的。尤其是对于不经常使用示波器的工程师来说,短时间内以极低的价格拥有一款先进的产品,无疑具有诱惑力。其次,目前很多测试系统都是这些大厂开发的,他们的系统和自己的产品有很好的互操作性。对于承担这些项目的公司和个人来说,租用同一家厂商的仪器自然成为节约成本和提高质量的首选。随着这些仪器厂商涉足仪器租赁行业,国内仪器厂商的生存空间将被压缩得更小。
的确,如何在全国形成有效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是江苏软件产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现代制造业的灵魂。软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区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很多省市都在发展软件产业。深圳、成都、武汉、大连等城市都在依托自身优势发展软件产业,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色。竞争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会越来越激烈。
事实上,软件行业的竞争不会只局限于一个省或一个国家,而是国际性和全球性的。软件行业和制造业不同,只有人才流和信息流,没有物流。正如导演谢正义所说,“世界是平的。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网络,与世界上任何地方共享,交换软件产品。正因为如此,软件产业的竞争不是一个城市这个园区和那个园区的竞争,也不是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的竞争,而是一个地方和全球软件产业的竞争。”
其实竞争不是坏事。只有竞争才能促进软件产业的大发展;软件企业只有竞争才有生命力。就像竞争的大浪淘沙,我们可以去伪存真。只有通过充分竞争,才能把企业做强。然而,为了充分重视竞争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克服它们。
首先,要实行差异化定位,减少同质化竞争。以江苏省软件产业发展为例:南京全力打造中国软件名城,形成电力通信等行业应用软件产业集群;苏州制造业比较发达,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无锡集成电路发展良好,以集成电路设计为主;其他城市如扬州,以服务型服务业为主。在发展软件产业的过程中,这些城市实施了差异化定位,促进了江苏软件产业的和谐发展。
其次,政府要加强引导,提供公共服务平台。软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公共服务平台来支撑。这类平台种类繁多,建设价格相对较高,单个园区或企业承担不起。因此,各省市应集中力量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所有软件企业提供服务,减少平台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