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生产总值不变的情况下,全国用电量将下降15 ~ 20%。“机电一体化”电机节能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方向是未来电机行业的发展方向。将全面提升电机的技术含量,提升电机的智能化程度,促进电机的节能降耗。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开始显现。上述行业是严重浪费能源的例子,并大力推动改善。其实还有更多行业有待探索。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机节能的前景非常广阔。据能源部初步估算,如果全面启动电机节能工程,开发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电机技术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替代常用的传统交流电机,在国内生产总值不变的情况下,全国用电量将下降15-20%。
通过高效节能变频电机和各种电控节能伺服电机的研发及其产业化生产,在工业装备、交通运输、办公自动化等领域推广使用,电机平均能耗降低20-30%,是“十一五”期间电机行业的节能目标。
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电机驱动系统优化运行软件和标准,大力推广“机电一体化”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电机技术,全面提高电机的技术含量,提升电机的智能化程度,促进电机节能降耗,是未来电机行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数控系统制造商超过30家。2007年,国产数控系统市场销量约为190525台,其中国产数控系统销量达到153225台,形成了国产数控系统“北、南、西、东、西”的布局。“东”包括上海凯通数控有限公司、南京华星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南京新方达数控有限公司、江苏仁和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等。“南方”包括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和深圳邢珊计算机有限公司;“西部”包括成都广泰实业有限公司和绵阳盛威数控有限公司;“北方”包括北京凯因迪、沈阳高静、大连杨光、北京航天机床数控系统有限公司、大连大森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凯奇数控成套有限公司等。武汉华中数控有限公司是“中”。
这些企业的发展奠定了中国数控系统产业的基础,使中国能够与外国企业竞争。
为满足数控系统的配套要求,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北京凯奇等一批企业先后开发了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和交流主轴伺服控制系统,完成了20 ~ 20~200A交流伺服系统及其配套交流伺服电机系列的开发,形成了系列化产品和批量生产能力。2007年国产伺服驱动单元173232台(其中步进驱动单元52782台)。武汉登奇电机、华大电机等单位已形成交流伺服电机的规模化生产能力。2007年国产伺服电机326636台。
2007年,数控系统行业企业根据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开发了37种新产品。另外,在出口方面,国内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数控系统企业已经意识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性。他们在海外建立了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中心,依托当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北京凯奇数控长期占据俄罗斯领先市场。国内数控系统企业也应继续加大海外营销力度,抓住海外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与主机厂合作开展海外营销活动,或参与中国政府的援助项目,积极承办发展中国家数控技术培训班,有计划地参加国际展览,争取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