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业现在还没有出现钢铁和电力行业那样的过热现象,仍然保持着稳定地增长。今后十年,我国的炼油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装置的大型化以及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厂的建设。我国现有乙烯的年产量是53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因此,我国每年都要进口乙烯1100万吨。预计到了2010年我国的乙烯进口量将达1400万吨。为了满足我国乙烯的需求,2020年前国家将建设完成30多套百万吨级的乙烯工程。
这些行业的大力发展对于通用机械行业是大好机遇,同时也是巨大考验。电力、冶金、石化设备正向着大型化、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节能和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对于耐高温、耐高压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发电设备,压力要求能承受270~280kg,耐热温度要求达到600摄氏度,这都需要阀门等设备能够耐高温高压。然而,国内只有少数企业能在高档产品市场上与国外企业一争高低。
从长远来看,通用机械行业市场巨大。但是有市场并不代表企业就能够拿到订单。客户对设备的各方面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通用机械制造业在产品的品种和开发能力方面仍不适应这样的发展。
重大设备在发展中遇到了国有企业处在转型期、民营企业发展尚未壮大的尴尬局面。许多承担了国家重大技术开发的企业现在处于亏损状态,改革步伐缓慢,历史包袱沉重,所以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现在处在机制不活、资金比较困难的阶段。
一是国家电力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执行严肃性问题。首先体现在全国电网分开以后,电力统一规划工作有所削弱,国家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执行规划的严肃性受到很大挑战;其次是全国电网缺乏发展协调的有效工作机制和沟通协调的渠道;再者是各省的规划和全国的规划有一些脱节,没有做到有效衔接,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起到指导企业合理有序发展的作用。
二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到底是先定经济素质还是先定经济速度?王永干认为,应该首先考虑到能源和电力的支撑,再确定经济发展速度。
三是电力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中国目前的发电装机当中,由于近年来火电项目大规模建设,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水电开发相对较低,现在水电装机占总容量24%多,到2008年可能下降到19%。调整电源、电网结构,优化电力布局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紧迫。
四是电网建设仍然滞后。经过1998年以来大规模的电网建设,中国电网发展滞后的矛盾得到了很大缓解,但是电源和电网仍然不能协调发展,也不能做到电网超前,电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电网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收益机制与监控体系,也没有独立的输配电价。电网的负债率高,目前大部分在70到80%,发展资本严重不足。此外,西电东输的区域电网网价相对不能完全适应电力优化资源的需要。
五是要努力提高能源效率。中国能源发展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电能使用效率也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应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使用电力清洁产品,转变增长方式;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优化调整电力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继续推进全国联网,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电力资源。
六是要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电煤供应问题,确保满足发电的要求。今年5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方案,新政策对于解决发电企业的经营困难,抑制不合理需求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很难解决电煤价格和运输价格继续上涨的问题。建议“十一五”规划要特别重视煤电运营的综合平衡,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权威作用和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作用,协调好电煤价格和运输价格的稳定。
七是要继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努力提高电力利用效率。同时在电力价格上,要执行峰谷电价和严格的差别电价,引导客户科学、高效、合理用电,提高终端的利用效率。近两年,通过转移高峰负荷,每年约节省电力1000万-30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