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称,公司对与互联网公司开展新的合作保持开放态度,长期以来,长城汽车致力于联合产业链相关方,打造基于产业互联网的、开放的生态平台,建立更加强大的生态圈,公司欢迎所有相关产业的伙伴,共谋发展,共迎未来。
针对芯片市场供应紧张的问题,长城汽车表示,芯片供应不足是市场普遍状态,公司也会受到相应影响。公司正在主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包括在全球范围内积极采购芯片、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方式,来缓解芯片供应紧张带来的影响。
阿斯加特首批DDR5,有4800MHz 16G和4800MHz 32G两个规格。采用的是镁光DRAM,电压1.1V,时序是40-40-40。
从参数来看,阿斯加特首批DDR5规格不高,属于入门级DDR5,更好的满足玩家尝鲜。
目前阿斯加特正在研发更高规格的DDR5,包括5600MHz 32G、5600MHz 64G、5600MHz 128G均在研发之列,未来有望陆续推出,同时接受高端DDR5定制。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驱动汽车加速从功能时代走向智能时代,而对于汽车电子行业来说,如何将软硬件能力更好地融合,以赋能智能汽车行业,构建更好的城市智慧生活新生态,成为一大挑战。
作为国内汽车电子龙头,德赛西威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全球首发了“Smart Solution”(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据了解,该解决方案从与车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出发,提出了针对城市智慧生活新生态的新设想,从安全可信、个性配置、升级成长、多模交互、智能场景、健康舒适等六个方面给用户提供高质量出行保障。
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汽车向“第三空间”演变,逐渐成为具备主动思考、情感交互、生命成长等拟人化能力,可以为驾乘提供多元服务和情感化用车体验的移动智能设备与数字空间载体。
在Smart Solution中,德赛西威就将其硬件实力储备与AI相结合,打造了Smart Home、Smart Mobility和Smart Leisure三个人车交互生态场景,并对其进行了重塑,以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
其中,德赛西威在车展现场带来的“智能魔镜”展示了其在Smart Home场景下对于生活与车互联的新理解。据德赛西威介绍,该场景的预设情境是驾乘者即将出门,在镜子前调整仪态。此时,“智能魔镜”可通过镜面,主动推送天气预报、车辆续航里程等信息。
而通过在镜子内嵌AI智能程序,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技术,该系统还可判断车主的基本信息,甚至心情,主动为车主推荐穿衣搭配,并把车内氛围灯、空调、座椅等都调整到理想状态。与此同时,依据实时交通路况,该系统还会为车主规划行车路线。
在进入车内后,应对Smart Mobility行车场景,德赛西威也展示出了其强劲的智能驾驶能力。
据了解,基于完善的硬件储备,德赛西威Smart Mobility可实现ACC(自适应巡航系统)、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FCW(前方碰撞预警系统)、PDS(行人检测系统)等ADAS功能。值得一提的是,Smart Solution还支持疲劳驾驶场景下一键切换自动驾驶模式,此时方向盘会自动缩短,在提供更大休息空间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行车风险,进一步保障了行车安全性。
而面对令人头疼的泊车场景,德赛西威自研的融合型全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可通过一键控制,汽车即可自动开入停车场,寻找车位并完成泊车“入库”。基于此功能与自动驾驶能力的融合,德赛西威还提出了远程控制“自动洗车”概念。一键点击洗车,所属车辆即可按照规划路径前往洗车场洗车,待洗车结束后,车辆还可自动回到指定车位,轻松享受智能便捷人车生活。
此外,德赛西威还在考虑为自动驾驶模式下的驾乘者带来更多的驾乘乐趣。
通过融合网联服务,当车辆行进至商圈场景,将利用AR HUD及眼球追踪技术,识别到驾乘者关注点,自动弹出商圈门店广告内详细信息,加强“剁手”体验。而德赛西威提出的类似于“漂流瓶”的“汽车盲盒”也可作为社交类应用使用,在车与车之间形成互动,增加行车过程中的趣味性。
现场,德赛西威还带来了对于智能表面的思考。德赛西威认为,驾乘乐趣的交互不应局限在车载显示屏以及前排驾乘上,后排乘客也应当享有驾驶过程中的乐趣。因此,德赛西威创造性的将交互转移到智能表面,这个表面可以是饰板,也可以是皮革,此次德赛西威带来的体验就是在皮革上。驾乘者可以在皮革表面进行车身设置,并可体验娱乐等功能。
通过算法,德赛西威打通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之间的底层逻辑,这样的智能化技术在解放双手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驾乘乐趣,车家互联也进一步扩大了产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