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创新浪潮中,智能制造正成为许多地区追逐的焦点。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各国都在积极布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力求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这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不仅推动了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也开启了无限的商业机会。近日,在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产业重镇——泉州举办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此次峰会传递出一个鲜明的信号:企业应积极拥抱开放合作,利用智能技术抢占“智”高点,迎接未来的巨大市场机遇。
泉州制造:传统优势与数字化转型的融合
作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城市之一,泉州以其丰富的产业基础和庞大的制造规模闻名全国。这里云集着纺织、鞋业、建材、食品、工艺品等多个传统产业巨头。数据显示,泉州有超过六成的企业属于传统制造业,这些行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逐渐困顿,亟需借助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
在此次峰会上,泉州委副书记兼市长王永礼强调:制造业的未来在于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他指出,泉州已经建立了逾百个智能车间和数千条数字化生产线,培养出了一批在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企业。除了技术的引进,企业更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智能制造:从“点”到“面”的战略跃迁
以九牧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是泉州智能制造实践的佼佼者。九牧副总裁严桢介绍,智能化改造后,公司的能耗降低了一半,生产效率提升了30倍,物流周期缩短了60%。更令人振奋的是,九牧还通过直播带货实现了爆发式的海外市场增长,单次销售额屡创新高。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智能制造带来的商业潜力,也展示了企业利用科技实现与国际市场同步的决心。
在峰会过程中,泉州共推出92个项目,总投资高达579亿元,涵盖数字经济园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5G+智慧工厂等多个热点领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泉州与国际知名软件巨头合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助推产业升级。
面向未来的“软硬融合”:工业软件与数字孪生
“工业软件是制造业最短的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指出,未来制造战场的核心在于软件的竞争力。当前,推动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为虚拟仿真提供强大支撑,通过虚拟建模实现工厂和装备的数字化模拟,让企业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优化设计、提前排查风险,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
谭建荣倡议,企业应积极构建行业统一的工业操作系统,将各种数据、知识和经验集中管理,推动工业APP的开发应用。企业还应结合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完善维护和管理体系,缩短设备故障排查时间,降低维护成本。
产业生态:开放合作打造智能制造新格局
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正日益依赖于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施耐德电器等国际领先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了庞大的合作网络。施耐德电器中国区副总裁何林表示,公司已与超过千家系统集成商合作,并在高校设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工业应用软件的研发与推广。
他强调,未来智能制造的关键在于开放共享,企业之间应携手共建平台,将制造场景中的关键数据数字化、标准化、共享化。只有在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协作,才能形成稳定的创新生态圈,推动智能制造向更高水平发展。
趋势前瞻:打造自主可控、融合创新的智慧制造体系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企业应注重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构建以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支撑的智能制造体系。同时,还需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为智能制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此外,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也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通过吸纳全球优秀的技术与经验,融合不同产业的创新资源,泉州等制造业重镇将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结语
智能制造不仅是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企业只有积极拥抱变革、深化合作,才能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泉州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技术创新、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未来的制造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蓝海。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智“造”革命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动力,也为行业开启更加辉煌的明天。